三人下得山来,进入寺中。小尼姑献上香茶。看来那场法事已经结束,此刻,寺中一片安静。
崔护问道:“刚才两位所弹的曲子,我虽然不懂,却觉得听起来——两首曲子很相像,不知是何曲?”
妙音看了崔护一眼,对竹浣笑道:“看来崔少侠耳力不差,必然是听得相当用心,我们弹的的确是同一首曲子。”
崔护有些不好意思。刚刚在山上,他确实听得十分专注。因为他也知道一个道理,琴声可以传递人心,人情。他想通过琴声走进竹浣的内心世界。
竹浣也赞许地看了崔护一眼,眼神中满是溺爱。“护儿本就是个聪明孩子,只是未曾学琴。若是学起来,想必会有一番造诣。”
崔护道:“那以后姐姐教我学琴罢。”
竹浣笑道:“现成的大师就坐在这里呢,你怎么能说跟我学呢。”
妙音道:“他若跟着我学,必然学不好。但若跟着你学,必定进步神速。”
竹浣诧异道:“姐姐为何这样肯定?”
妙音却是笑而不语,端起茶碗,道:“喝茶!”
竹浣还在品味妙音这话里的意味,崔护却低了头,微微有些脸红。
喝了一口茶,竹浣才对崔护解释,“刚刚在山上,我与姐姐所弹奏的,正是史上有名的琴曲,叫作《广陵散》。”
崔护虽不懂琴,但由于此琴曲的名气太大,他也知道一点。因此点头道:“原来就是这首曲子。果然听起来不同寻常。”
又道:“我看书上所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被处死前弹奏了这首曲子,之后这《广陵散》就失传了,没有人再弹得出。不知姐姐和师太是从何处习得?”
竹浣笑道:“至于我嘛,是跟师太学的。至于师太嘛,那你就得请教师太了。”
崔护看向妙音,发现妙音师太的神色有了些微小的变化。只听她说道:“当年,嵇康虽死,但《广陵散》传于世间,并非只有他一人会弹。人们之所以说嵇康死后再无《广陵散》,不过是对他的一种崇敬之情而已。我习此曲,也是跟一位朋友学的。相传他家便有一本《广陵散》的琴谱。不过,我也从未见过。只是他们家人世代传习此曲,已成了一项家训,每年过年祭天地祖先的时候,便由族中长者在祠堂里弹奏此曲。”
竹浣道:“想必这家族中,也出过有名的高士,不知是哪个家族?”
妙音的神色里竟有了些幽怨,“此家姓车,并不在我白衣国中。”
“姓车?”竹浣心中一跳,正要细问,却听到叩门之声。
“什么事?”妙音问。
门外人答道:“师姐,是我。”
“哦,进来吧。”
门开了,进来了一位青春妙龄的尼姑。她手中托着一个盘子,盘中整齐地码放着几块香气四溢的月饼。她一进屋,便向竹浣施礼道:“慧心见过公主!”
“慧心师父一向可好?”竹浣亦问候道。
“多谢公主挂念。”
慧心瞟了一眼座中的崔护,眼神中掠过一丝失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