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微微一笑,将这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又转送给了张秀:“小天师不妨直说。”
小皇帝的眼神颇为期待。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于错,并不能简单的从表面,更不能从自己喜好出发来评判,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秀对着小皇帝道:“道家讲究阴阳两仪,天地万物都是如此,都是有他们的两面性的...比如说,契丹与西夏,连年发动对我朝边疆的劫掠,官家认为是对还是错?”
“自然是错的!”赵煦的声音很大。
“可如果契丹与西夏,是因为百姓没有过冬的粮食,必须要南下劫掠,才能让契丹与西夏的百姓有饭吃...如此,官家以为如何?”张秀换了一个说法。
“错的!”赵煦稍稍有些动摇,但最后还是坚定道:“契丹人没有本事让自己的子民吃饱穿暖,是他们的朝廷无能,这并非是他们劫掠的借口。”
很好,鉴定完毕,赵煦不是个圣母婊...
“那如何才是对的呢?”张秀又问了赵煦一句:“莫非是把粮食、布匹送给他们?让他们吃饱穿暖之后,就不会来抢大宋的东西了么?”
苏轼一旁听得有些纳闷儿,小天师...你们跑题了吧。
探讨个对错,怎么就偏到契丹身上去了?
啊...岁币、岁布..小皇帝觉着有被内涵到,讪讪低头,底气更加不足,道:“自然也是错的,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大宋军力不足以击败西夏与契丹...只能如此,眼下应当是相对正确的办法。”小皇帝说道这里,似乎有些明悟,看向了张秀,道:“老师是这个意思?皇祖母的做法虽然不对,但是现在这样做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是官家自己说的,贫道可什么都没说。”
“既然如此,那么朕该如何做?还请老师教我。”
“官家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静静地看,认真的学...认为对得东西取其精华,认为错的东西也要吸取教训...而且官家要记住,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去定义他的对错,而是要考虑是否值得去做。”
“是否值得去做?”小皇帝若有所思,片刻之后询问道:“就是如同契丹人那般,明知道劫掠大宋是不对的事情,但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策么?”
“可是老师,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小皇帝皱着眉,沉声道:“大宋乃是神州正统,竟向契丹与西夏缴纳岁币,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官家可知五胡乱华的故事?”
“自然知道。”
“那官家可知那些曾经统治过中原的那些游牧民族,现在都去哪儿了么?”
小皇帝一时语顿。
“他们都变成了汉人...变成了汉人之后,他们也能读书,也能种地,也能吃饱穿暖。”
小皇帝还没有什么表示,通晓古今的苏轼觉着不能让张秀再这样教下去了...哪儿有教学生是这样用大白话教的?
当然,这只是个借口...因为他隐隐察觉到,张秀讲得东西,有些不得了,便打了个叉:“大燕皇族,鲜卑慕容氏,现在则是姑苏慕容世家,老臣与慕容公子还有过一面之缘。”
小皇帝眼前一亮,道:“老师的意思是,将那些契丹人与西夏人也变成汉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