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昨天的小大夫就跑来取药箱了。[..l]
二叔公家的早饭是从生产队大食堂打来的草根树皮粥,周小安姐弟俩坚持跟大家吃一样的,把他们的玉米面混到粥里煮,让那粥里也有了不少粮食。
小大夫头还是乱糟糟,脸色有点透明的苍白,显得眉眼更加清晰精致,仔细一看漂亮得像个大姑娘,可一笑却痞痞的,还有两颗小虎牙。
二叔公和二叔婆非常热情地招呼他上炕吃饭,太婆直接给他盛上一碗稠稠的粥端上来,“傻小子!今天这粥里可有不少玉米面!是你弟弟妹妹带来的,赶紧喝一碗!喝完带他们去村里转转!”
这个年代,谁都不会轻易在别人家吃饭,走不是特别亲近的亲戚都是自己带口粮,你吃了一口别人家就得少吃一口,白吃别人一顿饭的人情大过天。
可看小大夫的样子跟二叔公一家非常熟悉,见他们让得真诚,周小安和周小全也真心地邀请,他也不客气了,熟门熟路地脱了鞋上炕,端起碗就吃。
二叔公笑呵呵地看他吃饭,给周小安姐弟俩介绍,小大夫叫张幼林,是村里下放改造的-右-派-张文广的儿子。
张文广早年留学德国学医,在骨外科方面是顶尖专家,可建国前他的父母家人都去了英国,他坚持留在国内行医,在一波又一波的运动中就成了众矢之的,最后被下放到柳树沟的牛棚里劳动改造。
本来下放的-右-派-不能带家属,可张家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张幼林又是个特别不老实的,在城里得罪了人,再待下去就有性命之忧,张文广利用最后一点老关系,给儿子要了个城市人口精简到农村的指标,把他留在了身边。
张文广的父亲当年是有名的慈善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就有好几家,其中一家教会医院给太公免费治过病,太公一辈子都念着张大善人的恩情,所以二叔公和太婆对张家父子非常照顾。(..l)
张幼林来了以后,二叔公就安排他当了队里的赤脚医生,平时给乡亲们看看病,再帮他父亲管管牛,在队里吃一碗安稳饭。
有了二叔公照顾,没人欺负他们,比那些下放到别的生产队的-右-派-过得要好多了。
张幼林喝完一大碗粥,笑嘻嘻地打饱嗝,“我都快忘了玉米面啥味儿了!”话里竟然还带了一丝不伦不类的本地乡音。
一点都看不出来这是一个从小锦衣玉食,几个保姆伺候他一个人还怕照顾不好的大少爷。
二叔公和二叔婆不动声色地每人只吃了半勺粥,把周小安和周小全的碗添得满满的,“小安和小全吃完跟幼林去村里走走,这淘小子可会玩儿了!他学习也好,还是大学生呢!让他教教你俩……”
二叔婆说到这一下停住,张幼林来农村之前是大学生,可现在户口已经迁到了农村,以后一辈子都是农民了,大学也再上不了了。
张幼林却不以为意,“我带你俩刷牛去!没刷过牛吧?可好玩儿了!”
周小安嘴角直抽,这小子忽悠谁呢!刷牛是他的活儿吧!还可好玩儿了!他这是带他们姐弟给他当苦力去呢!
二叔公笑呵呵地看着三个孩子,任张幼林在那瞪着眼睛胡说。
太婆也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家里的气氛非常好。忽然院子外传来一阵破了音儿的喊声,“队长啊!快让小张大夫出来啊!要出人命了!”
然后一个妇女连扯带拽地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跑进了院子,后面还跟着一串儿灰扑扑的小孩子,一眨眼的功夫就进了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