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之色。
他确实是打这主意,就是想趁机整合蜀中,但他认为姬定肯定是会答应的,双方二十万大军囤积在巴中,这边又要打齐国,双方减少巴中兵力,是理所当然的呀,不然的话,这粮草也没法补给啊!
他就没有想到,姬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一眼就看出他的真实目的。
可他哪里知道,姬定之所以这么强势,就是因为姬定不愿意见到巴蜀战争这么快结束,那涉及到他的核心利益啊!
之前他就想到张仪可能会来这么一招。
张仪哼道:“不愿你们愿不愿意承认,那蜀国已经被我国消灭,如今那蜀地就是我秦国的领土,我们秦国也一定会加强对蜀国的控制。如果你们不愿意撤兵的话,那我们之间的结盟就是不可能的事,就是那补给也运不过来。”
姬定道:“我们五国结盟伐齐,不需要贵国派遣所有军队前往,若从秦国运送补给前往齐国作战,那也不划算,关于贵国军队补给,可以由我们几国分担。”
张仪斜目瞥了眼姬定,略显诧异道:“想不到你们恁地看重蜀地,宁可帮我军承担粮草,也不愿意在巴蜀做出丝毫让步。”
姬定笑道:“齐国可以进攻我们,我们亦可进攻齐国,大家关系是平等的。但贵国不同,贵国本就因为这地理优势,而占据进攻的主动权,如果再让你们拿下巴蜀,那么贵国随时都可以从巴蜀进攻我们楚国,而我们楚国想要打贵国,那可真是难上加难,这无疑会加剧我们两国的战略不平衡,合作是务求双赢,而不是你赢,而我不输。”
张仪思索半响,道:“我再退一步,我们还是各撤五万兵,其中我们会将三万撤回咸阳,两万去蜀中驻扎,毕竟我国还得防止蜀君那数万残兵败将,以及保证将来再战,我们的军队能够立刻赶往前线,如果都撤回国力,那你们就太占便宜了,如果你这还不答应的话,那就不要谈了,我也无法想君上交代。”
姬定思量一会儿,点头道:“好吧!就依秦相之意。”
撤兵是肯定要撤兵得。
就这年头的交通运输情况,十万大军屯在那里,还想跟齐国大战一番,那可真是太难的。
关键如今秦国、楚国都有些筋疲力尽。
减少五万,可就完全不一样,因为那里的粮草是可以勉强负担得起,这就极大减少两国的负担。
至于巴蜀么。
姬定估算两万秦军过去,也只能暂时稳定住成都得情况,外面的情况,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这也是他能够接受的。
商议完之后,张仪与姬定便去到河东,与公孙衍商谈。
公孙衍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他已经得知大梁被围,而他却是无能为力,他也早就想到,唯一能够解救大梁的办法,就是撮合楚国和秦国和解。
只要这两国还僵持着,那谁也没有办法去救大梁。
河东罢兵。
张仪、姬定又赶往第二个战场,宜阳。
韩国上下得知楚国与秦国已经达成停战协议,同时准备携手共同对抗齐国,韩国国君直接泪崩了。
如果他们再不来的话,韩国都已经准备主动向秦国或者齐国投诚。
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朝中有两派,一派认为该向秦国投诚,而另一派认为该向齐国投诚。
如今齐国已经打通进攻韩国的道路,而韩国根本就挡不住齐军,更别说韩国西线还在跟秦国作战。
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啊!
如今楚国与秦国达成协议,情况又大不一样,因为楚国是绝不愿意见到韩国向齐国或者秦国投诚的。
韩国就没有亡国的风险。
同时老战友魏国还能够保住一条老命。
只能说,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但是这联盟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可是相当难啊!
“听闻赵国来信了。”
姬定和张仪同时入得屋内,向坐在里面的公仲侈问道。
公仲侈点点头,道:“赵国方面表示,愿意与我们结盟,但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出兵帮助他们应对燕国和中山国。”
张仪立刻道:“我们如今可是希望他们赵国能够出兵与我们一道反攻齐国,怎还有兵马派去支援他们赵国。”
公仲侈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秦国怎么可能会愿意帮助赵国对付燕国,张仪是肯定不会答应的,他不禁瞧了眼姬定。
姬定也知张仪不大可能会愿意出兵帮助赵国,于是问道:“可否调解赵国与燕国的恩怨。”
公仲侈叹道:“我看这很难,关键不是燕赵,而是赵国与中山国之间的恩怨,此番便是中山国先挑起的战争。”
姬定向张仪问道:“秦相如何看?”
张仪沉吟少许,道:“我也支持通过调解,令他们停战,如果不成,我们现在也无力参与他们的纷争,只能将他们排除在外,由我们四国军队前去支援大梁。”
姬定沉吟半响,又向公仲侈道:“韩相可愿意亲自去一趟邯郸,如果能够调解赵国与中山国、燕国之争,那么我们便可借此将燕国拉入我们的同盟中来,燕国与齐国毕竟是一对老冤家,而且燕国可以在北边直接进攻齐国本土,如此一来,便可迫使齐国在北线、西线和南线三线作战,这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张仪也点点头。
他只是不想帮助赵国对付燕国,但将他们都拉入同盟来,他显然是非常乐于见到的。
毕竟他们之前耗损太多,一时半会哪里恢复的过来,面对国力强盛的齐国,即便是结盟,也不是说一定能够取胜,关键他们还在西线留有重兵把守,并没有说和好如初,多一个帮手,少一个敌人,那是最好不过了。
公仲侈点点头道:“好吧!我亲自再去一趟,但你们也别抱太多希望,据我所知,如今赵国上下对于燕国和中山国的入侵是极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