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医师好感大生,离开时都依依不舍,又兴奋不已。
回去也有吹嘘的资本,看看我们南京的神医,多么了不起!
刘世延旁观,由衷赞道:“李先生年纪轻轻,已是一派宗师气度,又有功名在身,假以时日,定成非凡功业啊!”
一位秀才不苦读圣贤书应试中举,反倒去当医生,在主流社会的眼中,无疑是离经叛道,自甘堕落。
但如果一位神医,有功名在身,那又是不同,有种全面发展之感。
医生社会地位再低,最顶尖的神医也是权贵的座上宾客,毕竟事关生死。
所以刘世延紧接着道:“如今天色已晚,李先生为贤内看病,都未用膳,本伯已命人设宴款待,请李先生万万不要推辞!”
李彦本来也想看看后续发展,自然不会离开,应道:“那就多谢伯爷了。”
两人来到正堂用餐,觥筹交错之间,关系开始拉近。
李彦对于历史上的刘世延印象不错。
功勋子弟大部分是混吃等死的米虫,但也有一些英杰之辈,没有埋没祖上的声名,年轻时的刘世延就是其一。
十年后南京天灾人祸,发动兵变,兵部侍郎被当街殴死,并且死后悬挂在新街口的牌坊上,尸体被士兵在下面用弓箭攒射羞辱,南京文武百官只顾着自己逃命,是刘世延果断顶上,康慨陈词,向乱军反复陈说国威厉害,并且许诺赏赐士卒十万两银子,平息了一场大乱。
结果到了文人笔记里面,刘世延一人独退乱军的壮举,被描写成居心叵测,不与文武百官商议,擅自向乱军许诺赏银,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世延少年佻脱,轻许至十万金,目中似无文武诸大臣”。
但凡这种“似”的词语一出,就是带着立场说话,专门揣测内心了。
这也是李彦在燕廷里面规定编撰史册的官员,必须注明资料来历的原因,文人笔记本来没有什么,编故事就编故事,小说之言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也不会当真,就怕把假的事情参在真的史册里面,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刘世延并不知道不久后自己还会更倒霉,立功不得赏,还被文官排斥,吃着吃着,眼眶已是红了:“贤内知书达礼,性情温婉,待人和善,却病成这般模样……本伯……我实在痛心……”
李彦停下快子。
大夏天热炉子蒸着,只因为伯爵夫人极度怕寒,下人还能没有厌恶嫌弃之色,可见这位平时确实宽于待人,如今那么凄惨,即便素不相识,也确实令人惋惜。
而刘世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声道:“李先生,你我今日才相见,本不该说些交浅言深的话,但眼见贤内病情有救,我实在情难自禁!”
李彦道:“伯爷请讲。”
刘世延凑到面前低声道:“我觉得贤内是中了妖邪之道,她这病来得十分古怪,毫无预兆,前一日身体还好好的,一夜之后就病倒了,而那些医师起初都说此病是恶疾,恐不久于人世,却又拖到现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