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之银狐> 第三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幕后主使正是孙权?

  众人一时诧异。

  以今天孙权的表现,可不像是主使者。

  来敏问道:“丞相,若孙权是主谋之人,他确实不敢说思念江东,但为何张昭他们?”

  诸葛亮笑道:“确实,可以理解为孙权没有联络叛乱,因为他连张昭他们都没有联络。但这何尝又不能证明,他是不是在密谋,不敢告知张昭他们呢?”

  众人这下就更懵了。

  费祎说道:“丞相,我等不是很明白。”

  诸葛亮就解释道:“其实看今天孙权的表现就知道,他在小心翼翼。你们要明白一件事情,除非极为愚蠢,否则要真的没有回归故土之心,又何必做出这番姿态?难道陛下和太子的仁厚,孙权不懂吗?”

  尹默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若孙权没有叛逆之心,他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思念故土,反而正常。若是遮遮掩掩,一味装成乐不思吴,说明他心中有鬼。”

  “不错。”

  诸葛亮叹息道:“他今日的作态,表现太过了些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孙权的演技太差。

  按理来说孙权不是个蠢蛋,知道这是在试探,即便第一次推辞说乐不思吴,道理也能说得过去。

  但第二次把责任全都推给张昭,那就显得过于愚蠢了些,还不如说是自己的想法。

  在汉朝这个乡土情结比较重的时代,一个人思念故乡本身就没有罪过。

  刘备又是一个很讲究师出有名之人,孙权作为一方诸侯既然已经归顺,他没有理由和借口的情况下,不会无故擅杀。

  要仅仅因为孙权思想家乡而杀了他,那对于刘备素来仁厚的名望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打击。

  所以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会让人放心。

  可他偏偏装疯卖傻,就颇有些故意的意味了。

  主要还是人设不同。

  历史上刘禅乐不思蜀,司马昭没有怀疑,那是因为刘禅的人设就是那样。

  自从登基以来,几十年间政事都交由诸葛亮等人打理,即便之后诸葛亮病逝,也都由诸葛亮的几名继任者,蜀汉四相操持着国事。

  而他本人则在后方整日享乐,几乎很少会对国事指手画脚,于是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傀儡,扶不起的阿斗。

  正因如此,他即便表现得很差劲,宴会上一副憨批模样,乐不思蜀,也无人怀疑。

  孙权呢?

  他的人设可是少年继承父兄大业,早期颇有雄主之相,更是多次亲自带兵打仗,可谓一方霸主。

  更关键的是他之前的表现也不算差,在江东内忧外患之下,击败各路叛乱者,屡次平息山越之乱,同时牢牢把持江东权力。

  这样的人物忽然变得那般蠢模蠢样,就会给人一种他在故意装傻的感觉。

  而他越是这样做一些没必要的掩饰,就代表了他心虚。

  什么事情会让他心虚呢?

  自然是之前诸葛亮调查到的江东正有人密谋叛乱的事情。

  因此诸葛亮认为,这件事的发起者或许是曹魏那边,由曹魏那边派人找孙权联络,想要在后方掀起叛乱,让刘备根基不稳。

  但叛乱的主使者必然是孙权。

  只有他才熟悉江东所有世家,也知道哪些世家不愿意归顺大汉朝廷,才能够联络到那些人。

  而从今日的试探来看,诸葛亮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掩饰有些太过,反而暴露。

  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刘禅连忙说道:“那丞相,我们该如何处置孙权?”

  “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按理来说,像这样的祸患,本应该尽早除掉。”

  诸葛亮想了想,便说道:“不过既然已经发现,那就先静观其变,待其生事之时,便正好有了大义名分将其除去,也算是给孙权的最后一次机会。”

  “丞相的意思是,就让孙权继续去做?等到他露出马脚的时候,再一网打尽?”

  来敏问道。

  “嗯。”

  诸葛亮点点头:“他若是聪明就应该回去好好想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若是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那就也怨不得我们了。”

  众人互相对视,便也都赞同。

  反正他们也没实际对孙权怎么样,如果丞相判断错误,那无所谓。要是孙权真的是幕后主使,他们自然也会布置陷阱,等孙权往套里去钻。

  左右一切事态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倒也无需担忧。

  而就在刘禅诸葛亮他们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安乐侯孙权也乘坐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