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之银狐> 第三十八章 张辽之死,时代即将落幕(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八章 张辽之死,时代即将落幕(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张辽叹息道:“合肥城是守不住了,城里的粮草只有一年用度,也几乎枯竭,现在军心士气衰落,孝威今夜带着将士们突围吧,还能退回河南之地。”

  “唉文远,你如今病倒在床上,经不起奔波,我该如何带你突围啊。”

  薛悌唉声叹气。

  他知道张辽说的是对的,但就这样放弃合肥,他又心有不甘,而且更重要的是张辽现在病成这样,形如枯木,带着他突围的话,恐怕很快就会病死。

  张辽惨笑道:“大丈夫当马革裹尸,我病死在床上,真有失将军威严。奈何我现在起都已经起不来,孝威去吧,我便死在合肥。”

  薛悌坚定地摇摇头道:“我绝不会放弃文远的,今夜我突围,必会带上文远离去。”

  说罢毅然决然出门,安排突围的事情。

  合肥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长安城很大,要存放五万士兵几年的粮草都绰绰有余。

  但合肥城并不算大,城内士兵人数最开始就有两万,每月要消耗六万石粮草,一年耗粮七十万石以上,合计约两万吨。

  一座占地仅仅三四平方公里的小城根本放不了两年以上的存粮。

  因为除了粮食以外,城里还要准备大量的守城物资,军械装备,以及士兵们睡觉、训练的地方。

  所以当初只存了百万石粮食。

  省着点用用个一年半,甚至两年都是没什么问题。

  奈何从去年年末打到今年年末,一年时间过去,关羽时常攻城,为保证士兵们的体力,城里粮草用度花销较大,现在还剩下不到三个月的存粮。

  在这种情况下薛悌和张辽就得考虑后路,如今曹休大败后,曹军已经无力驰援淮南,他们算是孤城死守,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也是时候该提前打算,准备突围。

  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辽又病倒在床上,让原本就糟糕的曹军形势,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只是不管怎么样,为了活下去,还得拼一把,将合肥城的士兵带出去。

  当下薛悌立即调动起了军队,准备开始突围行动。

  其实突围的念头十多天前他就已经有了,并且在暗中做好了布置。

  可惜的是张辽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而且愈发严重,上个月还能勉强巡视城防,到了这个月就已经下不了床了。

  在这种情况下薛悌也不愿意放弃张辽,独自一个人逃跑。

  因此他只能继续做好防守工作。

  只是现在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若是继续坚守,一旦张辽病死,军心士气低落到谷底,城池很可能会被攻陷。

  不得已,只能突围。

  当天夜里,鸡鸣末,平旦初,差不多就是后世半夜三点钟的样子,是人睡得最熟的时候。

  合肥城东的大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一队队曹军士兵缓缓出城。

  将出城门,前头已经人接人传下一连串的号令。

  “噤声,不许打火把,摸黑前进!”

  “斥候沿两翼散开。”

  “侦查城外的情况,尽快回报。”

  这些人自然不是曹军直接出城的主力,而是去探路的斥候。

  要是直接出城,万一被埋伏了怎么办?

  所以必须要侦查情况。

  很快斥候们回来,向薛悌禀报东城外并没有伏兵。

  薛悌便大手一挥,连夜突围。

  于是大量曹军就从城里出来,向着东方缓缓前进。

  薛悌骑在马背上,目光担忧地看着旁边担架上被几名曹军抬着的张辽。

  他发烧了,整个人都昏迷不醒。

  天气本就寒冷,就算张辽身上盖了好几床被子,也依旧会有风寒入侵,让薛悌忧愁难安。

  但现在这种情况若是不走,张辽就真的要死在合肥城了。

  离开合肥,尽快送回后方,也许还有救。

  薛悌也只能这么想。

  此时已是平旦一刻,夜空中一弯弦月被掩在乌云后,清凉的月光从云层边透出来,照亮一小块青白色的天穹,连乌沉沉的云团边际也染上一抹白霜。

  大地上一团昏暗,除却城北数里外的汉军营帐前那蓬火光,到处都是黑黢黢的朦胧阴影。

  曹军一路小跑着离开合肥城,往东面的浚遒县跑去。

  浚遒县便是后世合肥市的肥东县,与合肥之间距离非常近,只有七八十里路,而且道路极为平坦,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区,可谓是一望无际。

  唯有东边有几座起伏的小丘陵,山下林木森森,有小溪河流从林间穿过,偶尔还能听到呦呦鹿鸣以及野猪吭哧的声音。

  薛悌知道现在往北回汝南的道路已经被关羽堵住,因此他打算往东北先进入广陵,再回河南。

  将士们走了约一个多时辰,差不多到早上六点钟的样子,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虽然冬季昼短夜长,有的时候要到早上七八点钟甚至九点钟才天亮。

  不过南方天亮得早一点,所以此时旷野上的视野范围还是比较开阔。

  薛悌四周张望,见已经离合肥有一段距离,之前他让将士们慢步安静得走,是怕奔跑起来造成的动静太大,让远处城外的汉军察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