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一十章 满洲支线(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一十章 满洲支线(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满洲支线”名义上是中俄合资,中国人出了一半的钱和全部的劳动力,但铁路修成后完全控制在了俄国人手中。

  张德彝眉头一皱:“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痛,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李谕叹了口气:“何止是难,而且有些鬼怪恐怕还要不请自来,列强们眼中可都盯着东北这块大肥肉哪。”

  “满洲支线”自然不得不说“中俄密约”。

  1896年5月尼古拉二世加冕,以此为契机,清廷派遣李鸿章出使俄国。

  为了体现对中国的重视,沙皇亲自接见了李鸿章,殷勤款待。最终双方在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后的会谈上开始了真正的秘密外交。

  当时的大清刚刚经历甲午战败,一切防御重点皆转向日本,朝野上下皆恨日、恐日。地方督抚、封疆大吏刘坤一就说,中国的诸多祸患中,“惟日本之患为急”。

  而新任沙皇尼古拉二世,觉得俄国国际形象太差,不能再用强盗式的手段强迫外国达到目的,必须采取“靠外交手段就能够实现,而不会引起国际反响”的高超手段。

  所谓上兵伐谋,沙俄便趁此机会对李鸿章展开了一连串精心谋划的外交讹诈。

  沙俄深知清廷对日本的恐惧,于是提出了“中俄联合防日”的构想。

  当时清廷巴不得找个列强评评理,之前指望的英国在战争期间作壁上观,让清廷甚为失望,现在沙俄放出饵,清廷当然难以不上钩。

  不过沙俄给出的条件就是,想要联合,就要让他们修铁路!

  这才是“中俄密约”的核心。

  俄国的目的当然就是想要通过铁路进一步控制东北,甚至进一步占领东北。

  李鸿章当然也不傻,他十分害怕条约签订、铁路修成后俄国会以铁路为骨干侵略东北,所以在条约上写明:“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借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权利”。

  沙俄也反复承诺:“断不侵占尺寸地”。

  纸面上写得挺好的,不过一纸条约仅仅是个不靠谱的承诺,如果强国之间,当然有保障。但是强国对一个弱国,还是刚刚战败的国家,哪会讲国际法,后续的八国联军侵华就是现世报。

  此外就是关于李鸿章受贿了,当时的华俄道胜银行一共拨出三百万卢布作为活动经费。

  坊间盛传沙俄为了急于促成李鸿章签字,给了他三百万卢布中的一百七十万作为贿赂。

  实际上是谣传。

  这个谣传说的还煞有介事,说是出自什么《沙俄财政部档桉汇编,但实在有点扯了,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会给你出个“汇编”。

  李鸿章好歹也是当时清廷政坛一等一的人物,虽然他的确很贪,经手这么多事,说他一点没贪根本没人信。

  但以他一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而言,他受贿,还是留下纸面证据的受贿,可能吗?

  而且密约签完之后,李鸿章就继续去美国了。

  之所以很多人怀疑他受贿,一切还是因为《中俄密约签的太快了,并且俄国获益太明显了。

  《中俄密约仅仅是在莫斯科的李鸿章与北京通了几次电文后,慈禧和光绪就同意了李签字。

  这在凡事推诿,拖沓冗长的清廷而言,快得简直离谱,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实际上,在密约签订后,清政府别提多高兴了……在北京举行的换约仪式上,翁同龢等要臣均出席,而且“举杯庆祝”,互赠礼品。

  毕竟对他们而言,“联俄制日”是既定政策。

  当然,政策是政策。而清政府在国际上的外交手腕就太差了,和慈禧的政治智慧一样扑朔迷离。

  铁路与俄国国内的轨距一致,为5英尺1524毫米宽轨,并非中国采用的1425毫米标准轨,目的昭然若揭。

  如果看过《妈囧的应该记得这趟国际列车,二十一世纪时,从北京出发的k3列车,只需要一周就可以到莫斯科。

  但现在火车的速度,却要两周。

  李谕透过车窗,时不时还可以看到中国的筑路工人以及俄国的监工。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