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两百二十八章 探查(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两百二十八章 探查(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留美幼童先修班后世演变多年就是今天广东省实验中学,放在全广东也是拔尖的中学。

  当年詹天佑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就曾经在这里学习过一段时间。

  留美幼童前后一共四批120人,第一批几乎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因为学习时间相对较长,进入美国名校的也最多。

  当时美国对中国这些留学生态度相当好,有22人进入了美国私立大学中非常难进的耶鲁大学,还有8人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3人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1人进入哈佛大学。

  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大学,能给这么多名额,也能看出来美国教育界对这件事非常欢迎,甚至堪称友好。

  只不过这项非常有意义的留学举动,却被清廷在1881年叫停,并且强行将所有留学幼童召回。

  从1872年算起,连十年都不到,当初的计划是要在美国学习并且游历十五年的,如此短的时间,最终只有詹天佑等两人完成了学业拿到正式的大学学位。

  很难想象如果所有人都顺利完成学业会怎样,即便是无法对大势有过多影响,至少会是几十朵漂亮的浪花。

  至于召回的原因嘛,则是因为留美幼童去美国时年龄太小,相当于从小在美国长大,耳濡目染下对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就接受了,不仅和美国同学开始搞party,甚至还把辫子剪了。

  可怜的满清也就这一条可笑的底线,毕竟是他们拿来控制所有汉人的最强手段。

  所以清廷顿时不能忍了,反了不成,都给我召回来!

  留美幼童们回国后,不仅根本不受重视,甚至被社会各界所谴责。

  《申报》直接登文说:“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当时容闳集结留美幼童时非常费劲,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出去,所以选的都是平民出身的孩子,想不到成了被骂的点。

  舆论以及申报这么骂他们,就是觉得这些人出身寒微,肯定没有礼教,不堪大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就一些汉人大臣、封疆大吏如袁世凯、张之洞、李鸿章在启用他们。等到大清没了,才真正能够发光发热,不过已经时隔太久。

  黄飞鸿带着李谕来到留美幼童先修班所在的院舍视察了一番,二十年过去,这里已经非常荒芜,而且地方明显不够大。

  毕竟留美幼童每一批只有30人,也并非都是在广州,比如上海就有这种先修班。

  既然叫先修班,学生又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所以教授的只有英文,自然用不着太大的校舍。

  但李谕倒是对这里表示非常有意义,“今后基金会所办学校,将会送一批学生去美国留学,选在这个地方,亦有继承之意。”

  黄飞鸿问道:“听闻现在最强之国家在欧洲,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等,为什么不去那里?”

  现在很多人的观点里,世界上最强的还是日不落帝国,“带英”。

  美国独居美洲,还处在闷声发大财的阶段,着力于工业方面。等它在军事、世界纷争崭露头角要在一战以后,那时候几个响亮耳光也初步打醒了大半个欧洲。

  李谕解释说:“欧洲的教育当然非常强,科研也很强,不过现在美国教育科研环境并不差,并且在外语方面只学英语也有助于精简课程。至于欧洲,太分散,强的国家太多,如果让学生再花时间去学习法语、德语就有点过于侵占时间。”

  刘永福说:“帝师说的有道理,我以前和法国人打过仗,他们说话就和英国人不一样。”

  黄飞鸿恍然:“原来还有这一层考量。”

  李谕笑道:“这些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因为出钱的基金会来自美国。”

  谢煜希对此地同样比较满意,不过确实有点小,明显不能发挥作用。按照他们的预期,在每个城市的学校都要超过一百亩,有足够的地才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