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的人甚至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就说:“简单,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李谕买了一份《大公报》,发现如今的广告语更扯,什么“仙岛妙药,药到病除”。
日本人还把自己当“仙岛”了。
他找到唐绍仪问了问,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广告发了好几个月,是真有钱,几乎每一期都发在最显眼的位置,”唐绍仪说,“而且药房拿药还可以赊账。”
“赊账?”李谕问。
“就是药物卖出去后,再给日本人进货钱。”唐绍仪说。
李谕一惊,这不就是后世的“赊销”嘛,经营手段很有一套啊!
唐绍仪又说:“不仅如此,日本方面还在邮局里开设了售卖点。”
好家伙,社区团购的雏形?
李谕好奇道:“谁搞出来的这副药?”
唐绍仪说:“听说是个叫做森下博的日本人。”
李谕说:“大人一定要小心倾销,我总感觉日本人别有所图。”
李谕完全是基于对日本人的认知做的猜测。
正如他所料,在中国的许多日本人都充当了谍报人员,包括这个药商以及医药广告。
此后“仁丹”广告遍布大街小巷,通过对画像上那个军官头像的细节调整,就成了日本内部的指路暗语。
仁丹一点都不仁。
哎,渗透到了这种程度,真的……
唐绍仪说:“我派人打听过,森下博没有什么复杂背景,就是个普通商人,至于所谓的‘仁丹’,也是他仿制的一款在宝岛的药物。疏才兄弟不用担心,这属于中药,在市场上日本人不可能是他们老祖宗的对手。”
李谕虽然不知道“仁丹”以后的作用,但考虑到自己对日本人的内心情感,就是不希望他们赚中国人的钱,尤其在这个时候,反正得想办法搞一搞他。
几天后,李谕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发过来的电报,提到他们公司已经派代表到达上海。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两人共同乘上了船。
端方说:“听闻津浦铁路已经开始动工,工期进展异常顺利。”
李谕说:“尽快修好吧,不仅比坐船便宜,还要快了太多。”
几天后,在上海他们见到了拜耳代表。
拜耳的代表此前与上海租界以及青岛租界通过气,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厂的决议。
因为英国人已经在广州建厂,拜耳不想和他们直接竞争。
而且上海辐射能力明显更强,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可以覆盖。
端方没啥好说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围的价格,然后稍稍打了折,200两一亩,税金则按照进口关税的六折。
对于拜耳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优惠条件。
李谕同样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决议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签订,端方心情挺好,邀请李谕以及德方的人去汇中饭店一起吃了饭。
——
第二天,一个中年人来找到端方,进门说道:“制台大人,您终于回来了。”
“是苏戡啊,正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谕先生。”端方说,然后又介绍给李谕,“这位是郑孝胥,字苏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