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姚夏在信纸上写到:
uiseed,uint*mt,intn)
{
inti;
&,0x00,));
for(i=1;i
{
mt[=MT_199332_F*(mt[i-1]^mt[i-1](MT_199332_W-2)) i;
}
&[n-1];
}
……
(前面一大堆宏和结构体定义我就不写了,大家看着是个意思就行。)
这是用C语言写的,当前部分是用来编写随机数种子函数。
时隔这么多年,姚夏没有想到居然还会有用手写代码的时候。
要知道从当年做完华为和鹅厂的笔试题之后,姚夏就没有这么干过了。
没有开发工具,手写代码真的很麻烦。
姚夏用了两页信纸,详细描述了梅森旋转随机数生成算法。
为什么选择梅森旋转,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现在是1986年,距离1999年的Intel在其i810芯片组上集成了芯片级的随机数生成器,从而使得新的服务器都自带热噪声的本地源随机数生成能力——真正的随机数生成器这一伟大的发明还有13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当中,如果程序猿想要实现比较【随机】的【随机数】基本上就是通过不断的优化算法来进行实现的。
随机数对于整个计算机历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本质是二进制,0101,这样产生的数字几乎不存在随机性,也就是缺少了【掷骰子】的过程,但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随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且不说游戏当中需要让AI来进行一定的随机行为,让玩家产生新鲜感,哪怕是正常的统计学当中,还有在各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实验当中,都需要用到随机。
随机数对于未来的信息加密、统计和游戏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梅森旋转是在1997年的时候,由松本真和西村拓士发明的。它完美地平衡了性能和随机数的质量,并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姚夏直接用这个算法,可以引起清大教授的重视,从而能获得直接去清大进修的机会。
第二个,这个算法虽然是1997年发明的,可本质上用现有的计算机性能就能支持,同时姚夏采用的C语言是现在比较主流的面向对象语言之一。
一切都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好多经典的算法都已经被前人给用过了,比如说非常有名的FFT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1965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给提出来。
不然姚夏肯定会优先写这个。
傅里叶的名字对于许多小伙伴们来说绝对不陌生,而且不管哪个领域,只要你学习跟数学、物理、计算机……理工科相关,就一定会为这个名字头疼不已。
啊……
姚夏想到傅里叶变换,不由得感叹一声,它是多么美啊。
当然,姚夏写的这个梅森旋转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梅森素数】,之所以这个算法的名字要叫做梅森旋转,本身跟梅森没有多少关系,而是因为它的循环节是2^19937-1,这个叫做梅森素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