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3章 天生是吃这碗饭的(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章 天生是吃这碗饭的(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吃饭,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件大事。

  给去排队买书的几人解决一天的伙食,是大伙对他们的感谢。

  到了中午的时候,课堂又变成了食堂。讲台和黑板边上的角落里有一扇玻璃窗,每到饭点儿就会被拉开。

  大家在排队打饭,林为民打完了饭,转身瞧见王安仪手里攥着粮票在犹豫。

  他瞧了一眼,从兜里掏出一叠票子,“给!”

  所里给大家发的粮票是全国粮票,按照比例十斤全国粮票能换四斤米票和六斤面票。

  王安仪是南方人,从小到大习惯了吃米饭,每个月的粮票换成米根本不够她吃。上个月她强忍着吃了快半个月的面食,这个月再闻到蒸馒头的味道,胃里就开始泛酸水。

  她低头看着那一沓小小的票子,一分钱纸币大小的样子,跟牛皮纸颜色差不多,上面印着“米票”的黑色字样。

  “你这是干什么?”

  “这些米票我吃不了,你帮我消化消化。”林为民笑着说道。

  王安仪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她才不信这年头还有连大米都吃不了的人。

  林为民见她不信,抓起她的手硬把米票塞进她的手里。

  “哎呀!你干什么?”王安仪红着脸挣扎。

  “给你你就拿着,别磨磨叽叽的。”

  说完也不管王安仪的反应,端着饭盒走了。

  他走之后,王安仪立刻被同宿舍的其他几个女生围起来。

  “王安仪同学,老实交代,这是怎么回事啊?”

  “什么怎么回事?我哪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安仪羞红着脸说了一句,赶忙去窗口排队打饭,逃离几人的逼问。

  吃饭的时候,她的眼神不时瞟向林为民,心慌意乱。

  下午上课,中间休息的时候张玉秋老师找到林为民。

  “晚上跟我出去见个人。”

  “见谁?”

  “龙世辉,他是《当代》的编辑。”

  林为民顿时有些紧张,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见编辑。

  之前发文都是通过投稿的方式,他问道:“怎么还得见编辑啊?”

  “怎么?紧张啊?”张玉秋调侃道。

  “那倒没有。”林为民嘴硬,“钱老都说了,觉着鸡蛋好吃也没必要见母***?”

  “别在这胡说八道了,人家那是针对读者说的,现在是要你跟编辑沟通沟通创作经历和稿件的选用、改动问题。”

  “那好吧。”

  下午下课,林为民还打算吃口饭,张玉秋拽着他,“人家编辑没下班在编辑部等你呢,你好意思吃饭?”

  林为民心说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可他不敢,怕被打死。

  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在地。

  临街一栋四四方方五层高的楼房,灰色的外墙看着就上了年纪,墙面上一排排窗户紧闭,是那种最早的铁窗,隔着老远就看的清清楚楚。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院墙不高,是墙墩加铁艺的栏杆,张玉秋带着林为民登了记,走进大院。

  他最开始看到的建筑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楼,穿越主楼的走廊的后门,两人来到后院。

  这里还有一栋红砖楼,看着比前楼可新多了,应该没盖几年。

  红砖楼是四层的,林为民跟着张玉秋上了二楼,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南北都是办公室,中间是走廊,墙面是白灰刷的,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