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8章 一个字,绝(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8章 一个字,绝(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马上进入七月份,燕京的天气热的让人烦闷。

  快中午的时候,食堂里因为后厨要做饭,变成了蒸笼。

  大家伙有的跑到了院里的树下去乘凉,等待着开午饭。

  陈世旭抱着一本《读书》喊道:“为民,你过来看看!”

  “咋了?”林为民听见他叫自己大,答应了一声走过来。

  “《读书》上登了一篇《尤拉之死》的书评。”

  陈世旭手上的《读书》是今早上刚送来的,班里其他人还没看过。

  刚才下了课,陈世旭趁着距离吃饭还有点时间就跑到了所里的图书馆,正巧发现了刚送来的杂志,看到上面有评论《尤拉之死》的文章,他立刻跑来告诉林为民这个好消息。

  他这么一说,周围其他人也涌了上来,“在哪呢?在哪呢?我看看!”

  这年头发表作品,有评论文章本身就是对作者能力或者作品质量的一种肯定,当然了,也有批评的。

  像蒋子隆发表《乔厂长上任记》之后,国内不少报纸、杂志都发表过评论文章,有批评的、有赞扬的,但总体是赞扬大于批评,这也成就了他偌大的名声,“改革文学”的名字也借着这股潮流不胫而走。

  《尤拉之死》能发表在《当代》上,质量自不必说,但能在《读书》上看到关于它的评论文章,还是让大家有些激动。

  作为改革开房后创刊的文学评论杂志,《读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却因创刊号上的一句“读书无禁区”,成了这时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心头好。

  创刊号第一版就印刷了五万册,之后又印刷了五万册,一售而空。

  之后,《读书》的销量持续走高,成了国内文学评论杂志当中的翘楚。

  《人性之思——读有感》。

  这是评论文章的标题,作者是谢明清。

  “谢明清,这人谁啊?看着眼熟。”林为民问了一句。

  陈世旭高声道:“谢明清,《人民文学》北组的副组长啊,前几天找石山兄聊的那位。”

  《人民文学》在国内的文学界地位一直是非常特殊的,背靠人民文学出版社,天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他的组更是精兵强将云集,谢明清作为组的负责人之一,在业内的地位是公认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天韩石山得知谢明清要找他聊之后,会表现出那般扬眉吐气的姿态。

  林为民恍然,怪不得那么耳熟呢。

  听陈世旭这么一说,周围的众人更来劲了,他们把林为民挤到一旁,率先欣赏起了这篇评论文章。

  林为民无语的看着这帮人,不过自己看自己作品的评论文章,感觉是有点羞耻,先让他们看吧,回头自己在被窝里偷偷看。

  就一本杂志,十好几个人挤着看,不少人都看不到,陈世旭也被挤到了外面。

  林为民问他,“你写的怎么样了?”

  “还成吧,有了现成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设定,感觉难度不大,但我自己也说不好质量到底怎么样。”陈世旭面露忐忑的说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