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24章 这他么是二十六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24章 这他么是二十六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大家被他问的一头雾水,他们都知道林为民是来自遥远中国的编剧,但关于他的作品却从未看过,谁也没想到阿瑟·米勒会问这么问。

  布卢姆加登和肖恩·亚当倒是看过《触不可及》,可一提起林为民的其他作品,他们同样毫无头绪。

  大家的沉默让阿瑟·米勒愣了一下,然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问题。

  林为民这时也发现了问题,从他认识阿瑟·米勒以来,在两人的交谈中,他一直把《霸王别姬》翻译为《FarewellMyLover》,而不是米国出版的书名《FarewellMyConcubine》。

  “Concubine”这个词用来形容“虞姬”很准确,但翻译到英文后很难称得上信雅达,林为民便刻意避开了这个词汇,改成了“FarewellMyLover”,所以阿瑟·米勒也一直是用的这个叫法。

  “《FarewellMyConcubine》,这部你们看过吗?”阿瑟·米勒换了个说法问道。

  伍迪·艾伦说道:“我看过,那部是林先生的作品吗?”

  他说着,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带着几分惊奇。

  布卢姆加登也说道:“那部我当然看过,挂在《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上很久了吧?”

  大家听二人说完脸上也露出好奇之色。

  他们来之前对于林为民毫无了解,只知道这是阿瑟·米勒要专门设宴招待林为民,肯定是他非常重视的朋友。

  听到阿瑟·米勒介绍林为民是作家、编剧,大家也并未多想。

  《FarewellMyConcubine》这部登录米国图书市场已经接近四年时间,其中前两年水花并不算大,偶尔能摸一下《纽约时报》畅销书的尾巴,又很快被挤下榜单。

  但在最近两年逐渐开始发力,从不在榜单到榜单末尾,再到榜单中段,保持了接近一年时间,成绩异常的稳定,这种销售曲线在米国的图书市场上是很少见的。

  一本新书上市,大概会分为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毫无水花,别说榜单了,可能在书店你都见不到多少,扑的不能再扑,这不仅跟图书质量有关,也跟发行渠道有关。

  第二种是成为一时的畅销书,最典型的就是各种成功学或者技能类的图书,营销做得好,发行渠道给力,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热卖。但这种热卖很难持久,通常不会超过半年。

  还有一种就是真正霸占榜单的常销书,刨除一书成名的特例之外,这种书大多是名家作品,且质量出众,书迷众多,影响力巨大。

  以上这三种情况属于米国图书市场上的绝大多数。

  而如《霸王别姬》这般情况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前两年成绩并不算多优秀,但也帮出版社赚到了钱。一般的图书都是有销售潜力一说的,不可能图书一直摆在书店里,就一直能卖得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出版社对于图书的再版就会慎之又慎,因为一旦销售潜力见底,那么出版社很有可能面对图书滞销的风险。

  可兰登书屋却逆风操作,在《霸王别姬》出版两年之后开始大手笔的再版和宣传,结果还真叫他们给押中了。

  《霸王别姬》的销量一再攀升,且上升曲线稳定,丝毫没有颓势,如今光是在米国国内就已经行销近百万册,要是算上英语世界国家国家的话,早已经超过百万册大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