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47章 场场爆满(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47章 场场爆满(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追风筝的人》的首演日期是林为民还在米国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的。

  阿瑟·米勒制作话剧有个不一样的地方,他从来不认为话剧的排练越多越好,因为他认为那样会过多的消耗掉演员们的激情和创作欲望。

  相比《触不可及》在百老汇的艰难开局,《追风筝的人》要幸运多了。

  这不仅是因为有阿瑟·米勒制作的前一部话剧《触不可及》的加成,还有《追风筝的人》本身的优秀以及投资人们的帮助。

  公演首周,连演八场,场场爆满,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爆了!

  在百老汇,音乐剧是永远的主流,而话剧只能算是小弟。

  每年上演的数百部音乐剧、话剧,成功概率其实差不多。

  但近些年来一部大爆音乐剧所能产生的票房却要远超话剧,那是动辄以亿计数的规模。而在影响力方面就更不用提了,音乐剧更是完爆话剧。

  如今《追风筝的人》甫一推出所引发的热烈反响和欢迎,大有这世纪上半叶三四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百老汇话剧黄金年代的感觉。

  《追风筝的人》在短时间内成了百老汇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大家谈论这部话剧的成功之处,也谈论阿瑟·米勒的点石成金,自然也谈到了这部话剧的原著编剧林为民。

  在《触不可及》公演之初,林为民在百老汇就是个无名氏。《触不可及》成功后,林为民的名字开始在百老汇小范围流传,不少人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位来自东方的编剧的作品获得了成功。

  但也仅此而已,百老汇不仅是个艺术圣地,同时也是个名利场。

  每年出现在这里的面孔实在太多了,其中不乏有才华、有天赋的人,一剧成名在百老汇从来不是神话,可在一剧成名的背后,却鲜有人能够在接下来的从业生涯中在百老汇站稳脚跟。

  林为民和那些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的两部作品连续登陆百老汇,并且都取得了成功。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编剧,没有人能够忽略掉他。

  林为民放下了报纸,对于《追风筝的人》在百老汇公演所取得的效果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不枉自己大老远跑了一趟米国搞剧本。

  此时距离《追风筝的人》首演已经过去了接近一个月时间,阿瑟·米勒的信和包裹是公演后一周发出来的,今天才刚刚到林为民手上。

  包裹里的报纸和杂志都是阿瑟·米勒精心搜集的,每一份报刊对《追风筝的人》的评价都很高。

  林为民又打开了阿瑟·米勒的信,内容不长。

  除了问好和林为民临走前交代送票的那件事,阿瑟·米勒重点提到了《追风筝的人》所受到的欢迎和所引发的效应。

  那是《触不可及》最巅峰时也望尘莫及的。

  阿瑟·米勒说自从公演后,各家媒体竞相对他发出了采访邀约。还有林为民这位原著编剧,媒体的采访邀约来的更加热情。

  听说林为民在写完剧本后就已经返回了中国,众多媒体无不遗憾。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