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14章 纯真年代(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14章 纯真年代(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触不可及》的停演是无限期的,意思可不是以后再也不演了,而是要看情况,说不定再过个十年八年,换了一茬观众,还得复排一下。

  对于百老汇的经典话剧来说,这是常规操作。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从四十年代诞生,已经复排过两次了。

  聊完了停演的《触不可及》,阿瑟·米勒难免有些惆怅,林为民便将话题转移到了《追风筝的人》身上,阿瑟·米勒刚才还低落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跟日渐衰落到不得不停演的《触不可及》相比,《追风筝的人》如日中天。

  自前年九月公演,口碑爆棚,票房收入喜人,尤其是在去年年中狂揽托尼奖几座大奖之后,票房收入更是爆炸。

  短短一年半时间,《追风筝的人》已经创造了近5000万票房收入,总票房超过《触不可及》指日可待,唯一的不确定是究竟会创造什么样的历史。

  不过最近在百老汇风头最盛的,还要属刚从伦敦西区搬来的《歌剧魅影》,作为天才作曲家安德鲁的最新力作,《歌剧魅影》在百老汇甫一公演便火爆纽约全城。

  百老汇虽说舞台剧种类繁多,但音乐剧毫无疑问是当中最强势的。

  有《艾薇塔》、《猫》等经典音乐剧的底子在,又经过了伦敦西区一年多的磨砺,《歌剧魅影》只用了数天时间便征服了纽约城的观众们。

  阿瑟·米勒说到《歌剧魅影》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羡慕。

  “林,真是没有想到《歌剧魅影》会如此受欢迎。”

  当初林为民要投资《歌剧魅影》,阿瑟·米勒还曾有过质疑,可现在看来,林为民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林为民玩笑道。

  “哈哈,没错!”

  说笑着,两人挂断了电话。

  中午吃完午餐,同事们在编辑部里闲聊,说起了最近文坛热议的一个话题。

  1987年海南建省,按理说这事跟文学圈沾不上什么关系。

  可巧就巧在去年春天《钟山》跑到海南岛上组织了一次笔会,笔会结束,不少参加笔会的作家回来之后自发的宣传起了海南岛的盛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钟山》的笔会成就了海南岛在文学圈的美名,本来这事到此应该到此结束。

  可谁也料不到,竟然有人提出了要移居海南岛的想法,用他们的话说,要“去营建一个精神之岛”。

  率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作家韩少公,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他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赢得了不少人的响应。

  这帮人云集景从,行动力极强,不仅是举家搬迁,户口注销、儿女转学,带上了存款,毅然决然、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海南岛。

  一时之间,引得整个中国文坛侧目,无数人羡慕这群人的特立独行和浪漫主义。

  过去这一年,韩少公等人大肆宣扬他们的理念。

  要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出版社,一个函授学院,一个农场。

  可从去年到今年,他们酝酿的大动作却始终不见着落,不少原本艳羡和看好的眼光也逐渐变成了质疑。

  “为民,你说他们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柳荫问林为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