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31章 《触不可及》的导演(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31章 《触不可及》的导演(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近几个月,《当代》缺少重量级的大长篇面世,林为民打算让这部《康熙大帝》的收官之作发表在第十一期上。

  短短一个月时间,要完成一部五十万字的大部头的审校工作,难度不可谓不大。

  好在《康熙大帝》第四卷《乱起萧墙》的创作时间超过两年时间,足可见二月河的谨慎和用心,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

  为了改稿的效率,编辑部同事二月河连打了几天电话才沟通好了所有要修改的细节。

  十一月初,《康熙大帝》第四卷《乱起萧墙》正式发表在《当代》第十一期上,因为体量庞大,这部将会分成两期,分别在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上发表。

  说起来《康熙大帝》的前三卷连续发表在了《当代》上,引起的反响巨大,在评论界的评价比之姚雪垠的《李自成》不遑多让。

  在受众方面,《康熙大帝》的读者群却要比《李自成》多了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李自成》写的太过理想化,将闯王部队“Red军化”,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史实,看这类书的读者通常历史常识都要强于常人,对于这一点自然诟病非常多,这是《李自成》的缺点。

  而《康熙大帝》在这方面则相对稳健和写实。

  二是作品年代的问题,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无论其表现如何,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优点就是与当代的时间距离近,史料保存相对丰富,大部分读者也熟悉,这是《康熙大帝》的优点。

  此消彼长,《康熙大帝》的受众便多了起来。

  不过尽管在发表之后广受好评,但也不是没有批评的声音。

  这几年来,对于《康熙大帝》这部诟病最多的就是涉及到的“唯皇史观”,尽管中更多是体现官场的尔虞我诈,但还是有很多媒体和学者批评这部是为封建帝王著书立传、歌功颂德。

  这种论调在近两年当中不断有人提出,《当代》编辑部从未正面回应过。

  此次《康熙大帝》收尾,林为民专门写了“编者按”来回应这个问题。

  其中有两点回应:

  其一,贩夫走卒能写,文武百官能写,古今帝王自然也能写,这不仅是创作自由,更是不唯出身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二,康雍乾是历史学界公认的三大治世,不提水分很大的乾隆,这段时期的历史正面价值不能完全抹杀,光是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功劳就值得大书特书。

  随着《当代》第十一期的上市,林为民的这份“编者按”也在读者群和学术界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

  一份简单的编者按当然没有办法消弭争议,但这是《当代》编辑部的第一次正面回应,对于在民间和学术界的讨论起到了正面作用。

  《当代》第十一期上市后,编辑部有了几天轻松的日子。

  林为民接到了迈克尔·菲利普斯从米国打来的电话,《触不可及》的投资已经到位,剧本也已经写完,现在他正在选择导演。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