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61章 值一个雁冰文学奖(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61章 值一个雁冰文学奖(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林为民的眼睛盯着阿莱的手,直到看到稿子首页上的四字书名,脸上忍不住露出轻松的笑容。

  总算是没有白等!“林老师!”

  阿莱将稿子递给林为民,他接过稿子强忍着心痒难耐,先将阿莱安排在了楼上招待所。

  “赶了两天的路,先好好休息休息,稿子我让小佟先审着。”安排好了阿莱,林为民将稿子交给了佟钟贵。

  第二天一早上班,佟钟贵顶着黑眼圈,眼底满是血丝,一看就是没睡觉,他堵住刚进楼的林为民,情绪激动。

  “林老师!林老师!这部,你一定要看看!”

  林为民笑道:“瞧你这副样子,不会昨晚一晚上没睡吧?”

  佟钟贵嘿嘿笑了两声,“确实没睡,根本睡不着。阿莱这部捧起来就放不下了,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您一定得好好看看。”

  林为民道:“别着急,先把你的审稿意见写好,再把稿子交给我然后去楼上补个觉。”

  佟钟贵知道林为民这是在关心他的身体,他点了点头,迫不及待的回到办公室,提起笔来奋笔疾书,时不时的还要翻翻稿子。

  如此过了一上午,他才算是写好了审稿意见。

  编辑的审稿意见并没有什么定式,一般就是几百字,可佟钟贵这篇审稿意见却足足写了一上午,十几页稿纸。

  快吃饭的时候,姚淑芝瞧见这份审稿的意见规模,惊讶道:“小佟,你这是审到什么大作了?”

  佟钟贵抬头,露出傻笑,“回头你就知道了!”“神秘兮兮的!”

  她说着就想去翻佟钟贵桌上的稿子,却被佟钟贵按住,“晚点再给你看,林老师跟我要审稿意见呢!”

  说着,他拿着稿子和审稿意见,去了林为民办公室。

  姚淑芝被佟钟贵这番操作勾的心里发痒,跟其他人聊起佟钟贵正审的稿子。“看的应该是昨天那个西南地区来的作者送的稿子吧?”

  马上要到午饭时间,大家放在手头的工作,开启了闲谈。

  林为民摸着十几页的审稿意见,打趣道:“伱这是给这部做注啊!”佟钟贵笑道:“心情激动,忍不住多写了点。”

  林为民点点头,“行了,先去吃饭吧,回来想着睡觉。”

  午饭过后,佟钟贵去了楼上宿舍休息,林为民则坐在办公室里翻起了稿子。在阿莱的作品之前,广博的汉语词库当中并没有“尘埃落定”这个词。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儿子,可就是这个傻儿子,却每每总会做出超越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总体说来,这部的框架没有脱离阿莱的那篇《阿古顿巴》,依旧是脱胎于藏地的口头文学文化。

  但林为民读完觉得它的风格更像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两部作品拥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两部都讲述了社会的转型和动荡,表达了对故乡的缅怀,强调了时间对于传统文化的侵蚀和消解。

  还有,它们都借用了“傻子”这个形象来讲述故事。两部中所涉及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界和阿坝雪区“嘉绒部族”世界,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用貌似愚笨的形式来呈现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

  当然,两部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班吉作为叙述者,只有直白的叙述,他的叙述成为展现他人个性的舞台,没有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

  而《尘埃落定》的主人公“傻子”二少爷的叙述,像是梦呓,以“傻”作为自我保护更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钟爱的大智若愚,在权力斗争中找到生存空间以这种智慧牢牢掌控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