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塔^读,欢迎下载^
从18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50年代,莱茵兰地区都是困扰法德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由此引发过一系列战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莱茵兰不仅是个地理名词,更像是历史名词与政治外交名词。
事实上,莱茵兰的全称,应该是叫做“神圣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左岸不可分割的德意志领土”。
这里有了两个国家或是地域的概念,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从理论上来说,德意志各诸侯国,外加普鲁士与奥地利控制下的非德语区,诸如已亡国的波兰、波西米亚、匈牙利与部分巴尔干半岛,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地盘。
至于所谓的德意志领土,依照那位“小胡子”的诠释,任何说德语的人生活的地域就是德意志领土。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瑞典控制的西波美拉尼亚,法国人占领的洛林与萨尔萨斯地区。
等到1792年9月,革命的法国赢得了瓦尔密大捷后,位于莱茵河左岸的莱茵兰,就再度成为法德两国的重点交战区域。
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将看到的有用的所有东西都拿走:马匹、草料、马车、粮食、牲畜。各国部队随意驻扎在居民家中,并毫无愧疚地抢劫虐待自己的房东。那些体格强健的男子和男童被调去强迫参加劳动,如挖掘防御工事、构筑营房。
从1792年10月到1795年9月,革命法国与普奥联军为核心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莱茵兰地区,打了长达3年的残酷拉锯战。
好在革命的法国以其庞大的兵源,高效的组织能力,最终赢得了尼德兰比利时、荷兰与莱茵兰两地的胜利。
1795年之后,莱茵兰战争的逐渐平息,与更有秩序的局面的到来,从某种程度来说,意味着法国人的剥削变得更为体系化。
那是强制性借款和军事税收就在此时实施,军事征调现在有了付款,不过支付的是一堆堆的指券。当然,用指券缴纳巴黎政府规定的新税是不受欢迎的。
法国针对莱茵兰地区的很多不当之举,安德鲁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难以干涉,或是公开的予以制止。
毕竟,他自己就是一个出生在法国的德意志贵族后裔,而且还是霍恩索伦家族正式承认的家族成员。
身处“瓜田李下”的安德鲁,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随大流,竭力减少在莱茵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免被无处不在的政敌抓住了把柄。等到安德鲁羽翼丰满之际,他才会考虑出手解决一直悬而未决的法德领土。
随着普鲁士等北德意志诸侯与革命法国先后达成和平协议,不甘心的奥地利军队也只能带领德意志诸侯军队,龟缩于莱茵河左岸的最后一个据点,美因茨。
历史书籍中,法兰西的第一个姊妹共和国也叫傀儡共和国,是1795年,由尼德兰荷兰改造而成的巴达维亚共和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革命军在法兰西之外建立的最早共和国,是美因茨共和国。
1792年9月,瓦尔密大捷之后,普法联军狼狈逃出法国,损失过半,无力抵抗法国革命军的大规模反攻。
那时候,莱茵军团一部在屈斯蒂纳将军的率领下长驱直入,于1792年10月21日攻陷普法尔茨地区,占领了选侯辖区美因茨,选侯埃尔塔被迫流亡。
等到法军占领美因茨后,在屈斯蒂纳的支持下,美因茨的雅各宾派俱乐部主导了在占领区推进民主、共和统治秩序的草创工作。不久,莱茵河左岸许多城市纷纷响应,主要包括施佩耶尔、沃尔姆斯和宾根等城市,为共和国的建立赢得了必要的群众基础。
1792年12月15日巴黎的国民会议通过“巴黎法令”,要求法国革命军控制的占领区的统治权由国民会议的特派员全权负责,以保障在这些地区顺利建立法国式的民主秩序。
于是在法国人的干预下,1793年初莱茵河左岸开始筹备新的政府机构和宪法,130名代表前往美因茨参加立宪会议。
3月17日,代表们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议会“莱茵河德意志国民会议”,正式宣布莱茵河左岸地区组建共和国。随后,新的国民会议还通过了几项重要法案。
实际上从1793年4月起,普鲁士军队就开始在美因茨郊外驻扎,并不断向城中开炮。“美因茨共和国”一直处于战火的夹缝之中,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