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造宋:从被迫黄袍加身开始> 34:专横自负的史弥远和看不透的李全(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4:专横自负的史弥远和看不透的李全(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34:史弥远的专横自负和看不透的李全

  “文叔(郑清之字),老夫没看走眼,官家真乃难得一遇的明君也!我等苦思出来对付赵竑的法子,官家一点就透,悉数赞同。”

  出了垂拱殿,史弥远轻捋胡须,回头对身后一侧的郑清之低声道。

  能被你摆弄,便成明君了?郑清之心说,口中却恭维道:“丞相目光如炬,恭喜丞相为我大宋择得一位明君也!”

  史弥远微笑道:“虽说如此,你作为官家老师,教其读书数年,亦功不可没也。”

  郑清之忙道:“能为官家和丞相做点事,是文叔的福份!”

  二人一路低语着出了皇宫,坐上轿子,直奔政事堂而去。

  政事堂,也叫三省都堂,其实就是朝廷中枢人员讨论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由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副丞相)领衔,各部及相关人员参与,简称东府;与之对应的是掌握调兵权,号称西府的枢密院。

  除此东西二府以外,还有负责财政的度支,盐铁,户都三司。

  这便是太祖爷赵匡胤为防止相权过大,创立的二府三司制----行政,兵权,财权分离;相互独立,互不统辖,皆由士人担任,直接隶属皇帝管辖。

  说白了就是皇帝把笔杆子,枪杆子,钱袋子全抓在手里。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三司归户部;但军政分离的二府制没有变化,也不可能改变。

  到了南宋中后期,连二府制都有点名存实亡的意思了。

  之前虽也有丞相兼枢密使的情况,但都是应付战争的特例。但开禧以后“宰臣兼使,遂为永制。”,钱象祖以右相兼枢密使,是出于诛杀韩侂胄的特殊安排。

  其后,钱象祖,史弥远并相,俱兼枢密使。不久钱象祖罢相,史弥远丁忧;嘉定二年,史弥远起复,开始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独相兼枢密使生涯;军政两权在握,且独揽官吏任命权,台谏人员多由其亲信党羽担任。

  加上还有内宫杨桂枝暗中支持。

  那自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了。

  (顺便提一下,宋代台谏制度有一个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规定,只要有台(御史台)谏(谏院)的官员上书皇帝,指出丞相的不是,丞相就必须请辞,直到皇帝查明原委后再决定是否复用。)

  所以,操纵台谏,控制言路,是专权必须具备的条件。

  到了其晚年,更是经常“决事于房,操权于床第。”直接破坏了宰执合堂共议的政事堂制度,最高行政权沦为其囊中之物。

  这也导致了南宋后期皇权一蹶不振,权臣递相转正的恶劣局面出现。

  进到政事堂一间轩敞内,史弥远坐下后,让郑清之去把薛极,莫泽,赵汝述等在政事堂的党羽叫过来。

  待众人到来,关上门后,史弥远神色郑重的道:“各位,今日下朝后,老夫与文叔和官家议了好一会儿,官家同意对赵竑采取任何措施,老夫斟酌后,决意先从以下几处着手!”

  “其一,立刻从皇城司择选一批密探潜入赵竑老巢,收集情报,收买其左右,打探其行踪,伺机而动;其二,派一只庞大的使团出使金国,洽谈联金抗蒙之事,一定要搞得正式隆重;其三,派人通知余天锡,让他暂时不要回来,一直缠到铁木真答应为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