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排资论辈(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排资论辈(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原本“台阁”作为机构代称与大定书法是并无关系的,在书法史上当时也并未出现“台阁体”,与之相关的是另一个名称“馆阁体”。“馆阁”并不同于“台阁”,“馆阁体”在书法史上通常被理解为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以“乌、方、光”为主要特征的官方通用字体。

  “馆阁”之称源于大昌,昌末设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掌图书史籍的编纂之事,称为“三馆”,又辟秘阁、龙图阁、天章阁为图书经籍和历代御制典籍收藏之所,后将“三馆”与“秘阁”合并,统称馆阁。

  洪武十五年,始仿昌制置殿阁大学士,有中极殿(旧名华盖殿)、建极殿(旧名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名,置学士或大学士,以其皆内庭,故总称为内阁大学士、大学士。”所以大定内阁是仿昌制而产生的,本质上已经不是中央政府机构,它不具备政治职能。因此大定内阁从广义上区分应该属于“馆阁”范畴而非台阁。

  又重置翰林院,也称馆阁。馆阁体被定义为“匀圆饱满”的楷书,后约定俗成专指这种官员书法。但是这种专指也是一种泛指,广义上指自昌以来宫廷书家所形成相近风格的书体,是中性词;狭义上指昌末以后僵化呆板的馆阁应制之书,是贬义词。

  台阁体书法不同于普通书吏的书法不单是职位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学养方面的原因,台阁体诗文中端雅、婉丽的气象侧面影响了台阁体书风的形成。由此台阁体书法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带有审美意味的书法风格。

  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在科举试场上,使用这种书体会令作品加分不少,后来由于用此种书体太多遂成必学书体。

  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个性。

  近十余年来,士人书家对于风格形式上的探索更加不拘一格,“台阁体书法”已然成为机械化书写,艺术价值几近全无。书法家们也认识到台阁体的危害,转而师法晋昌,以畅情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又开始抬头,并逐渐成为当今书坛主流。

  穷则变变则通,书法亦是如此。只是,书坛自魏晋昌楚的鼎盛期后,到了本朝虽也有书法大家,但皆垂垂老矣,书法传承明显出现了断层。有志之士莫不哀叹书法自此没落衰败也,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已发展到了瓶颈,想突破谈何容易?

  冯过的横空出世似是给书坛打了针强心剂,十几岁的少年郎集前贤之长融会贯通而独树一帜,单就一个“新”字便已足够自成一家。他的字罕有流传出来的,这反而增添了神秘感,物以稀为贵嘛,“改之体”倒成了书坛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探讨,最后定性为: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