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堪没有多说什么,就顺便告辞了,他准备回去,在回去之前,去隔壁农场看看,下个月开始,景华医院的农场就要实现自给自足了,食堂的蔬菜,猪羊,家禽和水产都由这里供应。
温文彬反复吩咐了秦堪,一定要去过问一下农场。
负责农场的是乡上的一个干部,他申请主管这件事,他干部身份没变,但主要工作在这个农场,属于蹲点的意思。
一个这样的农场,年产出有大几千万,成功了,还可以复制更多这种农场。
这个年轻干部名叫谢君豪,农大毕业,今年32岁,考上的公务员。
搞农场是他的专业。
他第一次见到秦堪。
秦堪老远就猜到了是谢君豪。
他朴实而自信。身穿简单而耐用的工作服,头戴一顶宽檐帽子,以遮挡阳光和雾水。皮肤因长期户外工作而晒黑,他的眼睛透露出一种坚毅和决心。
秦堪已经了解到,这个谢君豪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实干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里,这些大棚,全部是无公害的蔬菜地。有机肥为主。”
谢君豪指着前面一大片的土地说。
他介绍,这里栽种了137亩的蔬菜,其中大棚就占了88亩,这里为景华医院提供白菜、包菜、丝瓜、茄子、豆角……等,18种蔬菜瓜果。
秦堪走进蔬菜中间,看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似乎可以把浓郁的香味捧在手里,在田间待一会儿,太令人兴奋了。
“前面是鱼塘,一年可以产出13万斤鱼。还少了点,还满足不了医院的需求,现在还要从知青水库调鱼才行。”
来到水潭边,“3个鱼塘,都是吃草的,不用工业饲料,这种鱼才好吃。主要品种,不同的鱼塘不同,这边是草鱼,鳙鱼,和鲢鱼。那边的才是高档鱼,有鲈鱼和桂鱼。”
谢君豪边走边介绍。
“那边山上,都是牛羊。有10多个人专门饲养牛羊,牛有50多头,羊有600多头。这规模还是初步的。刚刚能满足景华医院食堂使用。如果扩大到家庭使用,那就明显不够了。”
秦堪遥望着对面若隐若现的牛羊,说:“先试点满足食堂的要求,今后还可以扩大到家庭的需要。当然,会有一部分的外溢,所以,规模,你们做大不愁市场问题。畜牧水产这一块的供应,湘雅那边有意图,希望我们提供。湘雅集团,现在是8个医院,职工有4万多人,食堂服务十几万人口,谢君豪啊,你可以大展拳脚。”
两人一边走一边看,最后来到了一个养虾水库边,水质清澈,不像普通的那种又脏又稠的养虾水质。这里的虾,绝对是绿色环保的。
“好,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我们追求的目标!”秦堪很高兴。
前面,是一片玉米地。
绿油油的,玉米已经成熟了。
“糯玉米,还是甜玉米?”秦堪问。
“都有。口味不同。有些人喜欢糯玉米,有些人喜欢吃甜玉米。不过,我们玉米产量不够,环保好了,产量就要有所牺牲了,卖相也差一些。”
谢君豪摘了一支,打开,并不十分饱满。
“我们要的不是卖相,要的是品质。”秦堪扣了几颗玉米粒,试了试,“味道很好,就是量不足。”
再往前,是一片莲藕,正式采摘荷藕的时候,几个农民在那里采摘。
“机械化问题,考察一下,需要的机械,打个报告,医院会支持的。”秦堪知道,这农场要搞出效率出来,打人海战术肯定是不行的,一定需要机械化。
“我都已经做好计划了,价格我也摸了底,各种设备,加起来是32台,我是讲动力机械,总价格可能要100多万,我就怕医院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谢君豪说。
秦堪哈哈笑了起来,说:“你以为是你们镇上!景华医院一天营业额,你知道有多少?”
谢君豪摇头,没概念,反正,镇上买东西,一台空调申请了7个月才买,饮水机也是3个月才有钱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