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114章 阮大铖(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4章 阮大铖(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因为皇庄屯堡的屯户和官员全是从北方来的流民。

  和江南士绅甚至所有权贵没有任何宗族依附关系,甚至因为战乱自身也没有宗族依附关系。

  而且加上朱由检有意打乱其内部宗族关系,特地把不同乡的编成了一个生产组。

  所以,皇庄屯堡的屯户是受朱由检直接控制的,也是对朱由检绝对忠诚的。

  而来自于皇庄屯户中的近卫军战兵们则是朱由检现在维系自己皇权的基础。

  因而。

  朱由检在想到一直想占尽天下之利的江南士绅的时候,也想到了他亲自培养出来的这一股属于自己的新兴势力。

  他也就决定来武清县看看。

  大战来临前的武清县很热闹。

  外围的早熟稻穗已经有皇庄管事官员在组织军民抢收。

  毕竟接下来建奴大军即将过来,坚壁清野的事还是需要做的。

  而新的屯堡间还在加修新的官道,也有无数民工在忙碌中。

  除此之外。

  还有正在训练的民兵和近卫军新兵。

  田野间时不时地就传来训练的呐喊声。

  一些跟着父母家人扎根此处的孩童已经开始从各生产组的社学里放学归来。

  受朱由检这个皇帝的号召来淮安抗清的儒生还是有不少的,而且大部分以功名不显的寒士为主。

  毕竟这些人因为清贫所以能舍家弃业,也因为读了些书,知道些忠君之道,也就更加积极些。

  相反一些世家子弟则相对少一些,但也不是没有。

  这也让朱由检再一次意识到不是所有儒生都只会蝇营狗苟,只知道摆自己士绅的特权,只会为自己阶级牟利。

  也还是有许多理想主义和识大局者的。

  犹如后世历史上的黄埔军校开办之时,有自私自利的青年,也有很多念着家国念着理想的有志青年。

  而这些奉诏来淮安听命的儒生,除身体素质合格的,很多都被朱由检安排到了武清县担任社学老师,以教授这些孩童知识和对当地百姓进行扫盲教育。

  在朱由检看来,教育是不能忽视的。

  当今江南士绅以及整个文官集团之所以能成为大明的统治基础,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

  而要彻底根绝士大夫集团对国家政权的操纵,就需要打破他们这些精英对知识的垄断,让天下所有人都成为读书人,这样读书人就不会变得多么重要。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朱由检在皇庄社学实行的是三年义务免费教育,而对于初入学的学童钦定的识字教材则是《千字文》

  在朱由检看来,在很多启蒙读物中,《千字文》要更适合做启蒙教材,因为他首先没有说教性,不像《三字经》蕴藏了许多说教内容,其次,他的知识含量也不少。

  所以,此时,路过的孩童才念的是《千字文》的内容。

  又拿出皇庄内部通行证后,朱由检等人才被一屯堡里某一生产组的民兵放了进去,并来到了这个生产组的社庙。

  所谓社庙在此时的皇庄里相当于一个生产组的休闲娱乐集中地,也是开会议事的集中地。

  此时,朱由检见这里已经在准备排演节目,也就驻足看了起来。

  朱由检一直就要求过每个屯堡都得进行文艺汇演,而汇演内容自然主要是宣传建奴恶性的节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