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164 让你用蛮力,老子就用脑力(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64 让你用蛮力,老子就用脑力(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棣听得有点目瞪口呆,在他看来,应该是强大无比的朝廷水师,竟然被自己这个妹夫看出了那么多不足的地方!

  有时候,他是真羡慕,自己这个妹夫的眼睛,到底是啥做的,看到一個东西,就能看出特别的东西来。就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件,一桩桩,已经有好多了。

  听到张一凡说完了,朱棣就赶紧讨好地问道:“一凡啊,那你说说,怎么做好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什么,又赶紧补充道:“不急,我有的是时间,你慢慢说,说详细点!那些船的事情不用操心,回头我把破损的船,也都让他们修好了给你。”

  张一凡听了一笑,其实就算没有船这个事情,他也是要找机会,继续提高大明水师的水平。

  因此,他便对朱棣说道:“首先,炮放甲板上的,遇到雨天就没法开炮了,所以最好是在船舱里……”

  船舱炮层的概念,只要火炮发展到了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想到,并且开始采用。

  但是,如今才十四世纪末期,火炮的发展,还很落后,因此张一凡提前说出来,就让朱棣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了。

  张一凡说完这个,然后又让陪同在身边的朱五取来羽毛笔和纸张,给朱棣画了起来道:“我再给你画一种火炮,不管是攻城,还是海战,威力会很大,你可以让人去试试。”

  他要画的,就是历史上的红夷大炮。

  这个红夷大炮,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火炮。

  相对大明朝中后期的火炮来说,在设计上就有很多优点。比如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还有,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如此等等,就是因为有很多优点,才会被大明朝大规模仿制并改进。而这个时候,才大明开国时期,还处于枪炮不分的原始火炮阶段,这个红夷大炮的对比优势自然更大。

  并且,张一凡给朱棣介绍的火炮,还是历史上大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这种火炮在葡萄牙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差不多相差三个世纪的产物,不过大概原理却是相同的,又不算太超前。

  当然了,不是说超前不好,而是张一凡并没有实际制造过火炮,他只是知道原理和实物,嘴巴说说简单,正要去做,就很难了。不超出这个时代的能力,就还是能被大明朝的工匠给打造出来,就能让他省心省力了。

  在张一凡画出红夷大炮的图纸,又介绍了一番之后,朱棣那是喜出望外,立刻伸手夺过那张图纸,就好像有人要和他抢一样。

  就见他盯着那张图纸上的红夷大炮,那眼神,张一凡怀疑,他看徐达长女的眼神,都没这么柔情的。

  张一凡也不催他,让他看个够,自己吃起水果来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朱棣才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图纸上移开,看着张一凡问道:“一凡,这个铁芯铜体的火炮确实和如今的火炮有些不同,但是,真有那么厉害么?”

  张一凡听到问话,便笑着说道:“我那日在船上看到你用的火炮,内膛呈喇叭型,炮管单薄,炮管长度与炮口长度的比例很别扭,该是前朝一直遗留下来,没有人改进过吧?你可以让人按照我这个打造出来,然后对比一下试试嘛!”

  大明早期的火炮,或者说洪武九年的火炮,就是元代的“碗口铳”而已,和宋朝的“突火枪”差不多。红夷大炮和这些火炮比起来,真得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事实上,朱棣也是有点眼光的,就算张一凡不怎么强调,他也感觉到了红夷大炮的厉害,此时听了张一凡的话,便兴奋地点点头说道:“好,我那边的工匠不如京师那边,这份图纸,我会原样招录一份,给父皇快马送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