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193 小题大做(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93 小题大做(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随着香山县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阴暗的一面也在增长。特别是捞偏门的,也就是所谓的坑蒙拐骗抢等事情,都有发生。

  对于这些,张一凡也是有经验的,后世小时候曾去南方某火车站,那叫一个乱,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也是有警惕的。

  在张一凡这个层面,类似这样的事情,是很少能听到的。如果他真得只是一個十八岁的明朝人,可能也无法获悉背后的真相。

  但是,他不是。

  都闹到了要敲鼓的地步,按照概率来说,这绝对不是第一个。在张一凡这个驸马看不到的地方,乱象肯定已经滋生。

  按照那人的控告,说歹徒还有在衙门做事的亲戚。这个话,不能确信,但也不能不信!

  张一凡相信,底下人对于社会上的事情,肯定会有了解,只是没有报到他这里来。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不想惊动他;另外一种,干脆就是有利益关系的。

  这种情况,小到一个县衙,大到朝廷,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况。也因此,大明朝才有厂卫存在,而不是只听信官僚的一面之词。

  张一凡只是县令,而且只是当三年,并不适合拥有自己的“锦衣卫”。

  但是,对于这事,他也是有解决方法的。

  这不,张一凡在转入后衙之后,便立刻吩咐跟在身后的朱五道:“你找个人少的时候,去把刚才那对夫妻带来后院,我要再问话。记住,尽量不要让其他人发现。”

  “是,驸马!”朱五听了,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却还是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让张一凡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中午时分,他这边刚用完午膳的时候,就见朱五带着人,扛着两个麻袋过来了。

  张一凡:“……”

  他一下看出来了,朱五是把人塞进麻袋扛过来了。

  果然,朱五让人放下麻袋,然后给张一凡禀告道:“驸马,人带来了!”

  张一凡是真无语,连忙说道:“赶紧把人放出来,哪有这样请人的啊?”

  “驸马,您不是说最好不要让人看到么?”朱五听了,辩解道,“如此最妥当,没人发现他们被带来了!”

  这时候,麻袋解开了。本来里面的两人一直在挣扎,但是听到对话之后,他们都停止了挣扎。

  取下塞在口里的布,又解开绑着手脚的绳子,两人立刻互相抱着,脸上带着恐惧和不解。

  张一凡见了,连忙挤出点笑容,安慰道:“不要怕,这是为了不惊动歹徒,免得走漏风声才这么做的。你们是不是没吃饭?来啊,赶紧给安排吃的招待下。”

  看着手下人去弄吃的,他便又接着对面前两人说道:“你们再把情况说一遍,要具体点的。”

  郑宝陆在大堂上见过张一凡,当然知道这位是驸马,不是冒充的,听到他的这个话,便稳定了心神,连忙放开媳妇磕头道:“驸马爷明鉴,草民确实是韶关……”

  随后,他便再次把情况说了一遍。

  张一凡一直认真地听着,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破绽的地方。他能听出来,那些歹徒该是惯犯,绝对不是临时起意的。

  于是,他便吩咐人去把朱镜静给叫了过来,然后对郑宝陆说道:“你们两人,详细描述下那些歹人长得什么样的?”

  朱镜静这边,则根据他们的描述,开始画画像。

  而他自己,则去了文库房那边,查阅文档资料去了。

  当张一凡带着目的性去查看存档公文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坑蒙拐骗案件的迹象。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有报案的,就算报案,也是春秋笔法,掩饰过去了。

  随后,张一凡便召见了典史张三。

  这个张三,起于微末,全靠张一凡的赏识才当上了典史,算是张一凡信得过的人。

  因此,张一凡便严厉地问道:“香山县的治安情况如何?本官要听实话,不得有半点隐瞒!”

  张三从未见过驸马县令如此严厉地和他说话,顿时就有点惶恐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