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254 朱元璋的考虑(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54 朱元璋的考虑(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一听张一凡肯定的话,朱棣立刻严肃了起来,当即对张一凡说道:“这个不行,不能这么公开教了,我马上派兵,把所有听课的学生都控制起来,万一你这个课传出去的话,我们的敌人也知道了这事怎么办?”

  徐达和蓝玉等人听了,也是立刻跟着点头附和。

  “没错,能代替畜力,作用太大了!”

  “特别是不靠风力的船,海战无敌的,确实不能被敌人知晓!”

  张一凡听着他们的表态,有点傻眼,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这么想的。

  回过神来,看到朱棣等人确实非常认真的样子,张一凡便哈哈大笑起来。

  “咋了?难道我说错了?”朱棣一见,眉头一皱,有点不满地说道,“一凡,我给你说,这個事情你必须要重视,一如那火器改良一般,绝不能公开传授的!”

  张一凡听得还是笑,一直笑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压住了笑意问朱棣道:“你以为,那种动力装置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么?”

  “难道不是么?”朱棣听了,感觉自己被自己妹夫嘲笑,肯定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想不出哪里不对,便还是争辩道,“说起来,就一个烧水的道理而已,还不简单么?”

  他这话还真没说错,其实就是烧水而已,甚至到了后面核能发电,本质上也还都是烧水而已。未来的很多科技,都是烧水。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让朱棣心中一喜之时,却听他话锋一转道:“虽然确实是烧水,但是,你知道要想做出真正有用的动力装置,需要关联什么技术么?”

  朱棣听出来,接下来估计是专业的知识了,他就说不上来了,不过还是顺口问道:“需要关联什么?”

  “钢铁冶炼,加工,车床发明使用等等!”张一凡严肃了起来,侃侃而谈道,“其中还包括能量转换原理,做功,压强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虽然我已经上了两节课,给了他们启发,但是要想做出来,就凭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的。”

  朱棣和徐达等人听了,顿时哑然。

  他们没想到,从大驸马的话里听出来,这里面还涉及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这人和人比起来,怎么就那么大的差距呢!

  张一凡看着他们几个人的表情,并没有得意,而是继续用非常认真的表情说道:“不管如何,等到这种动力装置面世之后,别人看到了也一样能知道这种东西是怎么做的,但是关键是,做出来的技术,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就比如说蒙元吧,就凭他们的工匠能力,我把东西放他们面前,让他们去模仿,他们都不一定能造得出来!”

  听到这话,朱棣和徐达等人,脸色顿时就轻松了起来。

  当前大明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元,他们学都学不会,至少就能让朱棣他们放心不少了。

  而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为什么?因为他们工匠的储备能力,根本不能和我们中原王朝相比。这个动力装置的背后,涉及到了冶炼等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大明要继续保持领先,一定要在工匠基础上,或者说人才储备上保持领先。我指得,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领先。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发扬我的新学,想让父皇把新学加入社学,加到以后的科举里面去的原因之一。”

  “将来的时代,如果朝廷只注重四书五经,只注重儒学的话,必然会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你们不要只看到我们大明周边的小国。这个世界很大,成吉思汗当年到过的地方,都在求变。匠学的进步,千万不要小看。”

  “未来的不说,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人类从青铜器的使用到钢铁的使用,不是靠儒学能有这个进步,而是匠人的手艺进步。火器的出现,对于刀枪剑戟又有多大的影响,你们几个应该非常清楚。如此种种,都可以说明,技术的进步才是我们人类要想保持领先所最需要重视的。”

  “……”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