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当昏君开始炼丹> 第2章 皇帝和他的臣子们(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章 皇帝和他的臣子们(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后来,有人借此传播歪理邪说,说什么‘神木遮天,黄天换青天’之语,蛊惑乡民,成立所谓神木教,纯属无稽之谈。”

  李顺点点头:“原来如此。既然大通县令报上来过,那果子可有?”

  赵忠孝被李顺奇怪的注意点,弄得一时语塞,不过想想也就不意外了。宫中早有传言,皇帝已经如先帝一般开始服用丹药了。看来又是一個短命鬼!

  “内务府的库房里保留有十颗。”

  “哦?散朝之后,送到朕的寝宫去。”

  “咳!咳!”胡敏德看着两人还要继续这不着边际的对话,假意咳嗽两声打断。

  “你们继续。”李顺笑了笑,端正姿态,继续听政。

  胡敏德冷着脸上前,周庆识趣地退了回去。

  胡敏德道:“皇上,臣前日所上的折子,为何不见批复?”

  李顺却装傻充愣:“什么折子?”

  胡敏德看着皇帝一脸茫然,像是真不记得折子的事,出言提醒:“直隶总督空缺,臣请任用兵部侍郎周光正填补。”

  李顺恍然大悟:“哦,这件事啊。胡爱卿,就算你不说,今天朕也要与诸位好好商议此事。”

  “商议?皇上觉得臣所荐之人有什么不妥?”胡敏德的语调明显抬高了几分,有点咄咄逼人的味道。他早已习惯了皇帝作为一个点头盖章的物件,对他言听计从。

  说来奇怪,大胤王朝建国之初有些类似于前世的大明,太祖李国瑞与朱元璋一样出身寒微,传说还当过所谓的“修炼之士”,两人性格和施政的方式也有些雷同,比如:藩王戍边,设立与锦衣卫相似的情报机构“金吾卫”,严整吏治等等。

  不同的是他没有废除丞相,加上太子没有早逝,顺利继位,也没有大杀功臣。这位太子,也就是后来庙号为太宗的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勤政爱民,造就了一段盛世。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崇高的个人威望之上的。

  太宗皇帝驾崩之后,原先压抑已久的问题开始暴露。

  比如,藩王问题,民间尚有“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的谚语。太宗的兄弟们认同他,忠于他,并不见得他们的儿孙也一样认同他的儿孙。同样是太祖血脉,你们家能当皇帝,凭什么我们不能?

  太宗在位期间,虽然对藩王的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碍于兄弟之情,碍于自己的“仁德”,并未彻底解决。

  第三位皇帝高宗在位之时勉强能够压制。

  第四位皇帝睿宗继位后,各地藩王逐渐坐大。

  第五位皇帝肃宗时,藩王不臣之心已露,开始蠢蠢欲动。

  第六位皇帝僖宗,其在位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北地三王之乱”,叛军一度打到京畿之地。僖宗于惊惧之中突然暴毙,无嗣,国本不定,朝中大乱。

  幸而,当时的右丞相胡成志站了出来,主张迎睿宗第三子辰王继位,也就是前身的爷爷,后来的世宗皇帝,李茂。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