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41章 活的功漕神(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41章 活的功漕神(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标说道:“帮助很大,让我对天下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未来的规划也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咱们先去洛阳实地考察,看看这里能不能作为新都。”

  “至于北平的计划吗……先将迁都之事完成再做也不迟。”

  朱标此行并不是返回应天,而是去考察洛阳。

  此举自然是和朱元璋沟通过的。

  即便远隔千里,两父子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对陕西的考察结果,早就已经走水路送回应天。

  老朱自然是很失望,他可是太喜欢关中了。

  但他是个很务实的人,既然长安不合适,那就抓紧去考察洛阳。

  可以说,经过陈景恪那一番解说之后,朱元璋迁都的决心更加坚定。

  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让朱标将目标确定之后再回去。

  太子车驾再次进入河南,当地官员的态度比上一次还恭谨。

  布政使、按察使率领数百人的队伍,跑到了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迎接。

  毕竟朱标在陕西废了一个亲王,还将秦王党羽清理了一遍,身上是带着血腥味儿的。

  朱标当场将河南布政使等人训斥一顿,如此劳师动众,实在不该。

  并警告日后再不听命令,擅自出迎,就以违逆君令罪论处。

  这一下可将河南布政使等人,吓的腿脚发软。

  这下马屁真的拍到马脚上了。

  之后朱标就勒令无关人等,返回自己的辖区,只留下了布政使、河南府知府等人。

  带着他们前往了河南府洛阳县。

  别误会,河南府只是河南布政司下辖的一个府,洛阳是河南府的府治所在。

  至于河南布政司的省会,在开封。

  也就是说,此时的洛阳已经沦落为一个州府级别的县。

  再不复当年东都的辉煌。

  看着萧条破败的洛阳城,陈景恪不禁感慨。

  真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啊。

  到达洛阳之后,朱标经过简单的修整就开始投入工作。

  先从纸面上了解了一下当地情况。

  只能说,地位降低后,带来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

  人口、商业、耕地、交通等等方面,都远不如当年。

  不过总的来说,还算在水准之上。

  至少在同为府级治所里,是相当优秀的。

  这让朱标很是满意,果然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底蕴犹在。

  除了这些,他们更关心的还是环境方面的优势。

  实地考察之后,得到的结果可以说是非常喜人的。

  自然环境变化不大。

  西北的太行、王屋二山,西面和南面的崤山、熊耳山,东面的嵩山。

  这些山脉的主要通道,并未因为地震等原因发生改变,稍加修整可以重新启用。

  它们也将构成洛阳的第一道防线。

  就连最容易发生改变的河流,也变化不大。

  伊水和洛水,这两条伴随洛阳数千年的河流,依然还在。

  像是一双张开的手臂,保护着这座城池。

  这既是防线,也是天然的水源和漕运渠道。

  耕地也不用多说,中原腹地很难出现荒漠化。

  拥有充足的水源,这里的土地产出还算不错。

  只是因为战争导致的破坏,大片土地处在荒芜之中。

  这对朝廷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减少开发建设成本。

  总之,考察过之后,朱标是非常的满意。

  就在他准备做进一步调查的时候,从山东来了几名信使,说是山东布政使康叔卿有事密奏太子殿下。

  朱标很是奇怪,你要是密奏干啥搞的这么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要不是密奏,又这么神神秘秘的做什么?

  等到见到康叔卿送来的所谓密奏,他更惊讶了。

  足足半尺厚的一摞纸。

  这是啥?你的秘密也有点太多了吧?

  最上面是一封奏疏,打开略过前面的恭维之词,直接看后面的内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黄河改道之事。

  谁最关心黄河改道?

  不用怀疑,必然是河南和山东。

  这两地的农业可以说基本全靠黄河灌溉,没黄河就只能看天吃饭了。

  河南还好一点,黄河就算改道,还有一部分在其境内。

  而山东就堪称惨不忍睹了,直接失去了最大的水源。

  别忘了这里有大片土地靠海,盐碱化很严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