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季汉大司马> 第523章望断长安(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23章望断长安(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七月,灞上。

  张郃、曹洪陆续率兵至长安,刘备自知失了先机,无法袭克白鹿原,为等马超消息,暂得率兵屯蓝田。

  一、两月间,刘备除了派遣马良谒马超外,尝试派人暗渡灞水,招抚关中诸豪,看是否有人愿意在背后捣乱。

  外交攻势外,刘备为了得到关中百姓之心,下令不得擅掠民资,凡老弱有疾,遣医师疗之。

  且为了让蓝田及南山百姓安心,刘备招入山间的百姓下山收麦,不必因战事而废农事。良政之下,关中百姓无不感谢刘备。

  是日,刘备乘车驾与左右出营,欲登南山而再望军势。

  道路间,数百骑卒护卫着刘备向西而行,马蹄声响,尘土飞扬。

  官道沟渠两侧尽是农田麦禾,在刘备的招呼安民下,不少因战事而躲到终南山上的百姓,纷纷从山上下来,各自归家入田亩耕作。

  望着道路间骑队,不少在田间耕作的百姓,认出是刘备出行,跪地而拜,口呼天子。

  刘备似乎听见田野间百姓微弱的呼喊,其神情不见开心,反而微叹了下。

  法正扶着车栏,问道:“京民拜行,陛下不为之欢喜,何故为之忧乎?”

  刘备甚是器重法正,凡出兵征讨,无不是带着法正同车同座。

  刘备望着田野中稀少的百姓,叹息说道:“京民深陷敌境,而呼朕为天子。而朕却不能恩泽于众,时感有愧此天子之名。”

  闻言,法正长呼而叹,说道:“昔孟子曰,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陛下仁怀于世,四海岂不归一乎?”

  “天子受命于天,则礼乐征伐自从天子出。今陛下既领帝位,兼受天命,仁能爱民,信能义臣,斯可为汉家天子,当与高、世二祖无异!”

  秦汉早期的天子含义与唐宋,乃至明清的‘天子’、‘陛下’不同。

  早期的儒学思想,认为天子有爵位、修德双重含义。中后期的儒学为了应和君王,强化忠君思想,则是隐去修德之义,而是着重爵位之概念。

  秦汉时,天子属于是天爵,诸侯、大夫属于是人爵。故而天子受上天之命,应行王事,故人爵等从天爵事。

  如何得到天爵?

  孟子认为要以修德建功,仁义忠信,内抚诸夏,外绥百蛮,恩波四海,方能得天爵。

  凡有皇帝得‘天子’之爵,而舍天爵所求之德政,已非是华夏天子,纵然得之,今后必失之。

  今刘备惭愧自己受称天子,而不能恩泽关中百姓之时。在法正眼中,刘备这个汉家天子已是具备孟儒口中真正的天子含义。

  真正的天子从来不是鞭挞寰宇,以残酷虐民的中国之主。而是能内抚诸夏,外绥百蛮,文治武功达到巅峰鼎盛者。

  盖刘备才略不及高、世二祖,今凭其有这般的思想,成为比肩刘邦、刘秀的汉家天子,当是合乎情理。

  刘备书读着不多,很难理解法正口中孟子定义的天子,但他却能听懂法正言语中的赞赏之语。

  刘备望着田野,感叹道:“斯领天命,当济大功于天下。然朕受天命,无韬略大功济世,德薄功浅,是有惭愧。唯望太子能后改从之,功德胜过于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