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季汉大司马> 第526章复郡东海(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26章复郡东海(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刘忠将热茶搁下,说道:“都督,下邳常年遭逢兵戈,百姓四散逃离。今不仅下邳人少,且其治下县城户籍亦是不多。我军虽破下邳,但日后如何守住下邳,方是关键之事。”

  “正臣所言当是有理!”

  蒋济认同说道:“都督,淮西寿春未下,下邳位居淮北,其虽以泗水与淮东相通,但如敌寇大军断绝泗口,我军则难与下邳互通。下邳凡是孤立无援,则就有失守之险。”

  破下邳不易,欲守下邳更是不易。若将淮河看成整条防线,因寿春没啃下之缘故,南汉的淮河防线,则就是不完整。

  因淮河战线不完整,故而才有霍峻致力开发淮东、江北之举,试图将淮东、江北打造成北伐基地。

  今下邳凭借泗水与淮东相连,如果泗口被魏军封锁,下邳则就容易与淮东失去联系。一旦失去联络,下邳则就容易沦陷。

  当然不是说南汉得到寿春,就能弥补下邳地理缺陷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南北的地理气候的区别开始逐渐显示而出。

  南朝北伐常是顺着涡、泗、颍等水道北伐,其水道是为南北走向,这与东西走向的淮水、长江,有非常大的不同。因长江、淮水为南北走向,故而南朝可以凭借河水阻挡北方来敌的入侵。

  渡过了淮水,行至河南与淮北地区,因地区平坦辽阔,几乎是无险而守。南朝引以为豪的水师,在上下河流中除了运输粮草的作用外,则就是失去了用武之地。

  反观北朝,则可以凭借河北巨大的平原,调集河南豫、兖、青三州之力,趁着水势下降,发兵南征,去与南朝争夺淮北地区的控制权。

  这也是为什么南朝难以长期占据淮北、河南地区的城池,其一旦撤军,则就容易被北朝发兵夺回。除了距离吴楚腹地太远外,另一则是缺乏天险屏障。

  缺乏山水地理天险,河南地区难以形成独立的地理单元。一旦实力衰弱,或是北朝昌盛,河南、淮北地区则就容易被北朝重新占据。

  秦岭、江汉、淮河之所以能作为南北分界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三者的走势是为东西而非南北。

  南北走向的泗水几乎贯穿河南,北朝则可以集结重兵围困,玩围点打援那套。堵住泗水口,阻击北上的南朝军队,而南朝则就难以发挥出水师之利。

  河南、淮北整体地理形势上确实如此,当然世间总是不缺少例外。

  此次北伐之初,霍峻、蒋济则就有考虑过这点,下邳以东,朐县、利城二城所在区域,其北临五莲山,东达黄海,西接沭、沂、泗三水,南至淮水。

  故而将其缩小来看,可以勉强将其当作独立的地理单元,仅是所需的驻防兵力要多而已。

  下邳城之作用,可以看作为这个区域的屏障,而后者则可以作为下邳的依仗。

  “今何以守下邳,某是有些许之见。”

  霍峻踱步少许,说道:“欲守下邳,不可着重泗口,当多蓄兵民于海滨,复建海西、朐二城,于郁洲上设水寨。时贼发兵而取下邳,淮阴、朐城皆可出兵救之,击贼军侧翼,以来牵制之用。”

  过了淮河,其山水形势多是南北走向,故而防守用兵布置,不能采用之前那套南北思维,其要学会用东西分立的战略眼光。

  蒋济捋着胡须,说道:“如按都督所言,当委猛将锐士守东海郡。如此观之,怕唐咨难担东海太守之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