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季汉大司马> 第557章兵户之事(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57章兵户之事(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广陵城北的一座校场上,军士们正在操练。

  这是从皖城调来的淮西军,即将北行奔赴东海,调换霍笃帐下的庐江军。

  淮西军旁,还有五千名正在操练的丹阳新兵。

  以前江淮各军征战有缺额,常是多渠道补充。如从江淮、江左民间招募勇力壮士入军,或是从俘虏中抽取勇武者补充,亦或是从郡兵中募集兵马补全编制,以满军队额数。

  紧急作战时,江左兵马会益江北,七日内能有五六万军士。得到武汉批准,月余间江淮兵力可达十万,足以应对北魏的南征。

  霍峻上疏请求增兵江淮以来,为了满足霍峻的需求,刘备从江左调兵卒,在去年增兵万余人已分批抵达江淮。

  然由于兵源质量的参差不齐,霍峻担心将他们仓促派到前线,恐会坏了边事。故而将这些兵马先统一安排在广陵,让丁奉负责训练。

  “子通,以为丹阳新卒可用否?”

  霍峻拿着白毦鞭遥指正在练习列阵的丹阳兵,问道。

  蒋济仔细瞧了几眼,说道:“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可谓江淮上兵。加以操练多时,技艺娴熟,当可独当一面。”

  霍峻笑了笑,说道:“丹阳兵虽是好武习战,但却有一弊。不利四散,败如鸟窜。此风若不治之,今后难担大任。今下让承渊好生操练,不出多时,当可称为精兵。”

  说着,霍峻指向不远处即将北行的淮西军,笑道:“话虽如此,三万江淮子弟,当是我大汉巩边之基。盖以屋庐田业,以系其志,有妻子骨肉,以坚其心,其身不亡,则斗志不止也。”

  “江左兵马虽精,但妻儿家小在江南,纵是兵败,亦可保家园。故而其志不及淮兵,非北兵之敌。胜则利进,败则散退,无死斗之心。我之所以能称雄中国,皆赖江淮子弟。”

  汉末时期,丹阳百姓因好武习战,被屡次征调为兵,其精兵之名可以说是毋庸置疑。

  但在霍峻眼中,好武习战反过来是丹阳兵的缺陷。不是因为太能打不好,而是因为太能打,导致被频繁征发。仗打多了,即便是在冲锋时都有所顾忌。一旦战事不利,则就会兵败而走。

  早期霍峻下江东,诸将争先从俘虏中选丹阳兵,而霍峻有意不选丹阳兵,除了勤勉老实的百姓外,则就选逃难到江左的淮人为兵。

  淮兵从古至今的质量不用多说,为了能强化他们坚守作战的信念,霍峻更是在治淮之后,将士卒中家眷陆续迁到江北。

  经常向帐下兵马灌输魏兵的残暴,一旦他们兵败,其家眷必然遭受魏兵屠戮。故凡与曹魏交战时,淮兵奋勇争向,魏兵不敌也是必然之事。

  最典型的就是晋灭吴中,张悌渡江至淮南,与晋扬州刺史周浚统率的江淮兵作战。

  交战时,丹阳太守沈莹率五千丹阳锐士为前驱,三冲晋兵军阵。晋阵在丹阳兵的冲锋下,毫无动摇迹象,随即丹阳兵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骚乱,继而被魏军大败。

  丹阳兵就像江左的缩影,欺负下普通士卒毫无压力,一旦遇到硬仗,唯有兵败的命运。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