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107章 誓师(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7章 誓师(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拜见曲周侯、上将军。”

  此番出征,郦寄、栾布、刘非这一路偏师,最终是由曲周侯郦寄为主将,官拜车骑将军。

  栾布则为副将,官拜上将军。

  对于这两位功勋卓著,又年近耄耋的老将,刘荣的姿态摆的很低。

  但也正是这摆的极低的姿态,让刘荣接下来的一番话,更多了一分别样的意味。

  “此番出征,有二位将军在,齐、赵诸贼,自当无所遁形。”

  “但我弟非的安危,可就要托付给二位老将军了。”

  其实早在先前,在点将台目送天子启离去时,郦寄、栾布二人,就注意到了刘荣这边的状况。

  特意前来‘接’一下刘非,也就是想借此和刘荣说上几乎话,留这么一份交情。

  听闻刘荣这一番意料之中的说辞,二人更是连连笑着猛拍胸脯。

  但刘荣却并没有适时打住,而是忧心忡忡的侧过身。

  不远处,是程、栗两家外戚,为皇五子刘非筹措的亲军。

  人数不多,也就二百来号人;

  装备也很一般,要么是腰系长剑的步兵,要么是身上背着长弓、腰间系着箭篓的弓兵。

  别说是甲具——连像样的军袍都没有,大都身着军中将士平日里操演时会穿的‘作训服’。

  但到了战场上,这二百亲卫,必定会为公子刘非,一次又一次挡下明枪暗箭。

  毫不夸张的说:万一公子刘非战死,那这二百人,都将死在刘非之前,并且是为了保护刘非而死。

  “公子。”

  被刘荣这么远远看着,亲军阵列当中只赶忙跑出一名小将,来到刘荣身前拱手一礼。

  便见刘荣沉着脸,在小将身上打量一番,又再度望向不远处的数百兵丁。

  而后,才抬手指向身旁的刘非,满是严肃的对小将交代道:“我弟,刘非。”

  “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可要拿你栗仓是问。”

  此言一出,一旁的郦寄、栾布二人稍一对视,都从各自的面容之上,看出了些许惊诧。

  ——栗仓?

  ——栗氏子侄?

  看着一声行装,分明还是嫡系?!

  却见小将栗仓闻言,只满是自信的再一拱手。

  “公子放心。”

  “父亲大人交代过:若此番,公子非有一丝一毫的闪失,我也不用回来了,直接死在赵地便是。”

  闻言,刘荣这才稍安下心来;

  再许诺‘栗氏家丁,有战殁、伤残者都从重抚恤,存活者也皆有重赏’之类,才挥手让表兄栗仓回去。

  而后侧过身,再深吸一口气,对郦寄、栾布二人正色道:“此番出征,二位老将军这一路偏军,算不上太凶险。”

  “可饶是如此,也还是要斗胆,对二位老将军说些失礼的话。”

  “——我五弟非,是父皇诸子当中,唯一一个有胆量为社稷而战,更在十五岁不到的年纪便主动请缨,领兵出征平叛的一个。”

  “日后,我汉家免不得要和北方的匈奴人大战;我五弟届时,未必就不会是一位戍边王。”

  “故此番出征,乱平之后,二位将军倘若不能把我弟刘非,全须全尾的带回长安……”

  “便是父皇不多计较,我与二位老将军,也大抵是要不死不休的……”

  颇有些唐突的一番‘威胁’道出口,刘荣也还是规规矩矩对两位老将拱手一拜。

  再度回过身,满是凝重的看向五弟刘非,目光说不出的关切。

  终,还是走到那匹枣红马旁,对刘非伸出手臂:“来。”

  “我亲自扶老五上马。”

  “待老五凯旋,我再于宫外接老五下马,去参加宣室殿的庆功宴。”

  刘荣想说的其实是:在太子宫外。

  但终究还不是太子储君,名不正,言不顺……

  “大哥说话算数啊!”

  “等弟凯旋,必和大哥一醉方休!”

  如是说着,刘非也不含糊,蒲扇大的手撑着刘荣伸出的手臂,便是翻身上了马。

  调整了一下身上的两层甲具,再将那柄刘荣出钱,托少府制作的精弓挂在马侧,再对众兄弟一拱手。

  而后,便在众兄弟的目送下,策马朝着不远处的百十亲卫而去。

  刘非已经和兄弟们拜别,郦寄、栾布二人也因刘荣方才那番话,心中生了些牢骚,便也拱手拜别,带着刘非那百十人马,也朝着蓝田大营的方向而去。

  刘荣却并没有急于回去。

  就这么驻足远眺,目送刘非一行的身影逐渐消失,才终于收回忧虑的目光。

  “走吧。”

  “回宫里,静候老五佳音。”

  大哥有了交代,众兄弟自是赶忙左右让开一条路,待刘荣负手走过,才赶忙跟了上去。

  只是刘荣并没有登上马车,而是抬手招呼弟弟们一声,便迈开脚步,徒步朝着城门走去……

  ·

  ·

  ·

  “今日誓师,不见内史晁错。”

  兄弟五人徒步行走在城门外的直道上,老二刘德轻声一语,便惹得刘荣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昨日,晁错去见了父皇。”

  “父皇问策于晁错,隐隐指责晁错隐瞒《削藩策》所可能引发的事态严重性,有意让晁错告罪。”

  “但晁错却顾左右而言他,说齐系、淮南系如今的状况,都在晁错的预料之中;”

  “再去掉注定翻不起风浪的赵国,如今举兵的,也只有吴楚而已,与晁错先前的预料并没有太大差别。”

  ···

  “而后父皇问策,晁错更是大言不惭,说父皇应该御驾亲征,以提振前线将士士气。”

  “至于晁错,则替父皇镇守长安,一如开国之时,太祖高皇帝奔波关东,萧相国镇守长安故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