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第76章 产线结构讨论(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6章 产线结构讨论(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林凯峰朗声说道:“领导,我斗胆多说一句。”

  “相比于先进技术和设备,我们最缺的,其实是先进的生产材料。”

  “说句大家不高兴的话,假设我给咱们当地,引进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咱们有能力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视机吗?”

  闻言,众人表情各不相同。

  有人唉声叹气,有人眉头紧锁。

  方博年和陈领导则是一副苦涩难言的模样。

  陈领导也在工业部门待过。

  他和方博年一样,对于龙国的工业发展了解的十分详细。

  1970年,龙国就已经具备了生产彩色电视机的能力。

  能生产,不代表可以量产。

  制造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等关键材料,全部需要从外国进口。

  国内无法制造这类的生产材料。

  见状,林凯峰又说道:“许多人认为,咱们的商品本质不如西方,是因为技术落后,缺乏高级设备,殊不知,除了前两者,我们更需要生产材料。”

  “我提出请市里出面,帮助我们在深城建立分公司,招商引资,宣传当地是必然的工作。”

  “频繁与外商联系,想办法搞到我们需要的生产材料技术。”

  “进行自主研发,满足生产需求,实现日后的自给自足。”

  即便两世为人,林凯峰也不可能清楚地记得,发生在这些年的每一件大事小情。

  只是依稀记得,经济特区将在几年内拔地而起。

  成为影响龙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经济特区的出现,既代表上面的改革决心势不可挡。

  也宣告了外资企业进入龙国,合资建厂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

  说是合资建厂,实则是将龙国当廉价的生产力基地。

  能为他们获得高昂利润的代加工厂。

  时代变革到来之际。

  林凯峰必须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家的意见呢?”

  陈领导问道。

  “我看,可以试一试。”

  “林凯峰同志说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我们是重工业城市,缺乏生产高级电子产品的零配件,既然同意让他试着搞搞集体经济,将步子迈得再大一些,也是未尝不可可的。”

  方博年首先发言。

  市里尝试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

  由上级当介绍人,协助当地联系南方省份。

  尝试着在深城建立分公司。

  无论成与不成,对当地都是一件好事。

  既能加深对国外的了解,又可以建立起一个商业渠道。

  相比于南方。

  北方每年能够吸引到的外资数量,少之又少。

  主要问题在于交通不方便。

  大多数的外商都是在南方沿海城市入境。

  从南方到达东北,不说路途有多遥远。

  一旦达成某些协议和商品出口,北方生产的商品要跋山涉水地运到南方。

  再由南方装船向海外运输。

  一来一回,不但路上要耽误大量时间。

  产生的费用更是难以计数。

  几个小时后,会议结束。

  林凯峰跟着方博年,前往办公室。

  各自坐下,方博年点燃一支香烟,说道:“都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你小子带队去了南方二十多天,我都快不认识你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