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10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0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祖父信中言: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既然豪言要平天下,那就要遍行天下,偿这天下疾苦,方能磨砺己身。切不可因吾之故,弃志返乡,徒留一生憾事。他日天下安稳,于吾面前一柱清香,得见孙儿之能,吾愿足矣!”

  诸葛瑾见郑平聊及过往,不由内心触动:“原来別驾亦有此经历,祖父去世,既不能见最后一面,也不能返乡守孝。”

  “別驾出游诸郡,想必也是内心煎熬。”

  郑平轻笑一声:“煎熬倒不至于。家父受党锢之祸,自我出生之日起就在狱中。我亦是受祖父教诲长大。”

  “我的志向,祖父深知;祖父之志,我亦深知。”

  “因此祖父才会担心我放弃大志而返乡,留下遗信相劝。”

  “我应该做的,不是煎熬于亲人的故去,而是秉承大志,他日天下平定之日,能在祖父灵前点燃一柱清香,让祖父见证他寄予厚望的孙儿之能。”

  “阿瑾,你是家中长子,亦是令尊寄予厚望的人。”

  “若你都不能器量豁达、笃信豪迈,又如何让你的弟弟妹妹能纾解心怀呢?”

  “他日功成名就,率你弟弟妹妹一起在令尊灵前上一柱清香,以告慰令尊之灵,岂不快哉?”

  “倘若因为一些清高孤傲,就意外昏死途中,岂不是让亲者更痛?”

  诸葛瑾豁然离席起身,向郑平作揖一拜:“別驾提点,诸葛瑾拜谢!”

  交浅不言深。

  但郑平却在诸葛瑾面前提及了自家祖父之事,借此来劝诫诸葛瑾,聪慧的诸葛瑾又岂会领会不到。

  见诸葛瑾领会了用意,郑平又道:“我欲求一弟,阿瑾可否屈尊?”

  诸葛瑾愕然的睁大了眼睛:“別驾,我——”

  话音未落,郑平却是打断了诸葛瑾的话,神情多了几分潇洒惬意:“我只比你年长五岁,你也别一口一个別驾了,显得太生分了。”

  “我虽有一兄,却无弟妹,你倒是让我羡慕得很。”

  “你我缘分到此,也是天意。”

  诸葛瑾更是惊诧:“別驾,诸葛瑾不敢高攀。”

  郑平哈哈大笑:“古人云:若得一知己,平生快事,哪有什么高攀?”

  “莫非阿瑾以为,我郑平连让你唤一声兄长的资格都没有吗?”

  诸葛瑾心中震撼不已。

  良久。

  诸葛瑾平复内心的情绪,向郑平郑重一拜:“能得兄长垂青,是诸葛瑾此身之幸。兄长在上,请受愚弟一拜!”

  郑平大笑离席,将诸葛瑾扶起:“能得贤弟称呼一声兄长,郑平何幸!”

  而在另一边,刘备则是轻轻推开了书房的门。

  一直走到了诸葛亮身边,都没能惊扰到诵书的诸葛亮。

  刘备来回扫了一眼书房的书简,还有一些笔墨,不由想到了昔日的自己。

  也是这般年少,独自捧着父亲留下的遗物,疯狂的回忆父亲曾经的教诲。

  似乎只要改了,父亲就能活过来似的。

  “你也看左传?”

  刘备温润的声音在诸葛亮耳边响起。

  “嗯,父亲曾言,看左传能明春秋大义,能明纲常伦理,能知父慈子孝,能懂兄友弟恭。”诸葛亮头也不抬的回答。

  刘备又问道:“那你以为,何为父慈,何为子孝呢?”

  诸葛亮不假思索:“父有德行,子亦崇敬,便是父慈;子有大志,父亦夸赞,便是子孝。而非执着于、执着于、执着于——”

  将手中的书简放下,诸葛亮感到一阵落寞。

  刘备静静的看着落寞的诸葛亮,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眼前这个少年,虽然年幼,但对先贤典籍都有独到的见解。

  但因为父亲的故去,又强迫自己按照他人的见解来行事,不仅要承受丧父之痛,还要承受理念上的折磨。

  “而非执着于俗世洪流、迂腐之孝。”刘备接口道:“先贤规定的孝悌之义,是让我们要有德行孝心。”

  “但一部分人的注解却曲解了孝悌之义,让这孝悌之义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然而,谁又能比丧父的孩子更懂什么是孝呢?”

  这新奇的理解,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