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84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4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毕竟孔融自个儿就是士族,而且还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士族大儒。

  对于普通的百姓,孔融虽有仁德之心,但绝不会倾尽全力去救助,这是由孔融的出身地位以及能力决定的。

  倘若执意要向豪强士族摊派救民的钱粮,那一定会引起豪强士族对孔融的敌意。

  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谈不上对错。

  郑平淡然一笑:“叔父,豪强士族肯不肯拿出钱粮赈济流民,不在于其是否有仁心,而在于赈济流民是否能获利!”

  “假如赈济流民,能让豪强士族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政令,还会争先恐后的抢着赈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赈济流民,亦是如此!”

  孔融愣住,对郑平这番话不怎么能理解:“显谋,这赈济流民,难道还能有利可图?”

  一旁的应珣,也是惊讶的看向郑平。

  赈济流民,大抵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又怎么可能有利可图?

  难道还让豪强士族去贪墨赈济流民的钱粮不成?

  郑平不答反问:“叔父可曾听说过《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孔融点头:“博陵崔氏崔寔的《四民月令》,汜水汜胜之的《汜胜之书》,老夫的藏书之中亦有抄录本。但这不过是两本农书,跟赈济流民有什么关系?”

  郑平轻笑:“《汜胜之书》虽然成书前朝,但流传到了现在,大抵都遗散四方,很少有能抄录全本的。”

  “《四民月令》成书也就三十余年,也唯有一些世家大族才有抄录本。”

  “但这两部书,小侄不仅有全本,而且还是刊印在左伯纸上装订成册的全本,数量也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能提高犁地速度数倍的曲辕犁,也已经改良成功。”

  “简而言之,小侄能让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实现精耕细作,让粮食增产。”

  “也能这些豪强士族,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还能再兼事商贸,获得更多的财富!”

  “虽然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在尝试农商结合,但他们缺乏更专业的指导,以及更先进的工具。”

  “而这些,小侄都能提供!”

  “他们要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钱粮。”

  “至于叔父口中的反对者,根本不需要去理会!”

  “人有衰老之日,这豪强士族也有衰落之时。”

  “政令是公平的!不能与时俱进,只想着墨守成规的,注定会被新兴的族群取代,弱肉强食,这本来就是世间的法则之一。”

  任何超前思想政令的出现,都会引起新旧利益族群的争斗。

  如战国常见的变法,便是如此。

  有人得利,就有人损利。

  但相对于战国的变法,郑平的方式更柔和。

  因为郑平用的,不仅仅是超前思想,更重要的是有超前的生产力工具!

  以大量的利益,去让豪强士族主动去追逐。

  而在追逐过程中,又会主动的去替刘备打压旧的利益集团。

  虽然豪强士族会在追逐利益中逐渐变强,但对于刘备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这北海国十几万流民的吃喝问题。

  若是担心几十年后豪强士族的尾大不掉,就不去救助眼前的十余万灾民,那就纯粹是杞人忧天了。

  任何的政令都是在解决当前矛盾。

  而往往功在千秋的政令,都会罪在当代。

  都罪在当代了,这政令执行不就成了他人嫁衣了吗?

  郑平自认为是没有替他人做嫁衣的觉悟的。

  未来没有发生的矛盾,是可以规避和延缓的,但当前的矛盾若是不解决,那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了。

  孔融惊愕的看着郑平,久久不能言语。

  郑平这想法太大胆了!

  这是要改变整个北海国豪强士族的现有格局吗?

  都说商人逐利,但豪强士族其实更逐利。

  “显谋,你虽然说得很好,但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未必可信。”孔融点出了郑平方案的核心关键。

  说得再天花乱坠,那也得有人信啊!

  郑平敛容而道:“叔父,若我告诉这十余万流民,只要将身上多余的钱粮拿出来,我就能让他们明年获得更多的粮食,他们肯定是不会信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