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三个孩子年岁渐长,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深入,他们各自的脾性和风格也逐渐清晰了。
李长闻是个努力又上进的孩子,学习十分认真,但因为他父母给他的压力,让他小小年纪就格外的老成,特别是身边有司源和李长卿父子做对比,更让李长闻觉得自己宛如困在笼中不得自由的飞鸟,每一天都是煎熬。
这种渴望自由却又非常压抑的日子,将李长闻的灵气给磨没了,所以他在诗词歌赋方面就被先生评价为匠气有余,灵气不足。
与他相反的是,李长卿在诗词歌赋方面却相当的有灵气,那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美的双眼,让李长卿总是能够随口脱出令人惊艳的诗句来。就连平日里写的文章也是充满了属于他个人特色的灵气,他是先生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虽然比起后来渐渐产生厌学心理,成绩一落千丈,看见书本就头疼的李长济,李长闻成绩优异,就算被先生评价为诗词匠气过重,可是科举又不看重诗词,这方面比不上李长卿就比不上,按理说李长闻应该能够看开才对。
可是李长闻就是看不开,不仅是因为他父亲李敬源和母亲谭氏时常在他耳边说着他一定要把李长卿比下去之类的话,更是因为从小看见李长卿过得太幸福了,似乎把他衬托得太不幸了,他就忍不住想要比李长卿更优秀,更出色——这样的话,那个永远对他们温和可亲的三伯,是不是会只将目光放在他这个更优秀的晚辈身上?
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三个少年郎坐在书桌前看着前方面容严肃的先生,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先生看着靖远伯府的这三个学生,他教他们已经教了十几年,李长济这个正儿八经的靖远伯继承人倒是越发跟不上另外两个学生的进度了,但好在自家有爵位继承,就算不走科举路也能躺平坐等继承爵位。
而另外两个学生,一个钟灵毓秀,一个早熟稳重,李长闻虽说诗词歌赋方面的灵气不如李长卿,这些年对外交流的文会上,才气名声不及李长卿来得大,但说实话科举不看重诗词歌赋,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屡屡落榜了。
但李长卿在其他方面也并不比李长闻差啊,不然他作为先生为何会可惜李长闻在灵气方面不如李长卿呢?就是因为李长闻其他方面处处都跟李长卿水平差不多,唯独在作诗作词作赋方面的灵气不及李长卿,就差了这么一点,导致两人的才华名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多让他这个先生感到惋惜呀。
不过勋贵人家的子弟,更看重的还是科举入仕的结果,才华名气再大,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官也是白搭。
先生看着端坐在那里就自有一派写意风流的李长卿,笑着说道:“长卿啊,今年的会试你要下场一试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