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时代1958> 第二百三十章 身负重任(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三十章 身负重任(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就像中东司的一份报告中,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报告中写到。冲突双方互相发射了多枚火箭弹及榴弹并开枪射击。导致四名什叶派民兵和两名库尔德武装人员死亡。一名事发时在附近玩耍的当地儿童在双方交火中丧生。

  冲突爆发后,图兹胡尔马图市政府宣布该市进入戒严状态。图兹胡尔马图市是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等多民族混居区。当地民族与教派冲突较为严重。恐怖袭击和小规模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一共才死了七个人,按照苏联红军的标准连一场战斗都算不上,这份报告竟然也好意思交上来,当然这份报告只是谢洛夫在无聊的时候看到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情报也不会送到他的手上,但谢洛夫仍然拿着这份报告对中东司的司长进行了询问,“这种情报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你的意思是让我们苏联组织红十字字会去救援么?”

  最后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下达了一项命令,扩大下属部门在鉴别情报时候的权利,无意义的情报就不用交到克格勃主席团的手上了,下属部门完全可以自己进行酌情处理。

  按照谢洛夫的谋划,伊拉克方面的形势应该是处在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中,只要美国一天不往一个名叫越南的坑里跳,苏联这边宁可赔本卖武器也要支持伊拉克内战的双方继续死磕,当然这并不全由苏联自己干,叙利亚支持的是什叶派武装,至于埃及支持的则是逊尼派武装,比较尴尬的是在一九六零年这个时候,叙利亚和埃及其实是一个国家,都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种令人无语的情况,如果是别人告诉谢洛夫的话,可能他都不会相信,但在事实如此的情况下他只能感叹,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玄幻。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竟然在一场战争中的立场迥然不同,看来埃及和叙利亚的分裂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伊拉克国内会因为这场内战死多少人,作为一个旁观者谢洛夫是不会有心里负担的,作为一个从血海中站起来的国家一员,他很是善解人意的为伊拉克人民选择了一条比选票更加有含金量的道路,谁到底会得到拥护,谁才是真正能领导伊拉克奔向未来的势力,很简单,谁赢了谁就是这个选择,没有任何一张选票比一场全面的战争更加能让人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选择,到底是谁。

  目前除了自成一派的库尔德人之外,伊拉克内部有淡化教派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军方,以及两大教派的势力,再加上伊拉克共产党的势力,平心而论伊拉克共产党实力最小,在经过比较之后,谢洛夫认为伊拉克的形势比较适合中国,而不适合苏联。所以收集了苏联、中国、朝鲜和越南甚至西班牙内战的资料之后,定下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让共产党名义上不参加战争,而是为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摇旗呐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