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和王鳌对视一眼。
王鳌面露微笑道:“好,上书。”
这时,得趁热打铁,怕就怕陛下回过神来啊。
所以诸人当面联名上书,而后这奏疏便送到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弘治皇帝看着奏疏,心情自然是跟刘健他们相反的,心里很不舍,这是银子啊,可最终还是朱笔一钩,呈送司礼监盖印,再颁发内阁,昭告天下。
消息一出,那王鳌顿时声势顿时暴涨。
士林之中,对于这位王部堂,更加敬重了,王部堂不但是帝师,且为吏部天官,竟还虎口夺食,与君争利,实为大臣典范。
方继藩的名声,竟也有回暖的征兆。
不过方继藩是个不在乎自己名声的人,外头的人想要吹捧,自管吹捧便是。
倒是在西山,早早的,朱厚照便和方继藩一起来了,本是陛下早有旨意,命翰林院年轻韩林们来西山读书,却因为太子和方继藩去了南昌而暂时作罢,现如今,太子和方继藩既是回了京,这些人自然地乖乖的来了。
这翰林侍读杨雅很不服气,他恰好年龄是三十有四,恰好属于‘年轻’的范畴。
整个翰林院,来了六十多人,浩浩荡荡的,其实翰林院的年轻人确实多。
因为进士进翰林,除了要考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便是需要年轻,倘若你七老八十了才中进士,还进翰林院?等你在翰林院学习了怎么做一个得力的大臣时,人都死了,朝廷要你何用?
因而在选官时,年轻翰林的优势很大。
而今,这半数翰林们不情不愿的到了西山,一个个精神萎靡,尤其是那杨雅,更是脸色惨然。
朱厚照在这清早,便开始将这些人招到了明伦堂。
翰林们乌压压的凑在这里,朱厚照得意洋洋的叉着手。
方继藩则一副好为人师的模样坐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众翰林。
很有一副……你们也有今天的表情。
“先来拜见恩师。”朱厚照道:“你们不配做本宫的门生,也不配做老方的弟子,来,来,来,杨彪你来。”
杨彪连忙风风火火的跑来,咧嘴……笑了:“殿下,你叫俺。”
朱厚照道:“往后,你就负责教授他们,让你操心了,都来拜师。”
杨雅诸人的脸色更难看了,想死啊。
这杨彪,一看就是个夯货啊。
他也配做我们的恩师?
恼火!
不少人面露不快之色。
杨彪咧嘴又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算了,乡下人,不作兴这么多规矩,不要拜了。”
杨雅一听乡下人不作兴这些规矩,再看杨彪这模样,顿时如万箭穿心,一口老血要喷出来。
“往后哪,俺就卖丑来教教你们,以后有啥不懂,就来问俺。”杨彪又笑。
他的笑,很憨厚,很温暖,犹如三月的天气,使人如沐春风。
翰林们则是一个个低着头,不做声。
可心里自是对杨彪万分的鄙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