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穹顶之上> 39.归档序列(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9.归档序列(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81中文网
  bxwxx,最快更新穹顶之上最新章节!

  蔚蓝联盟融合度检测特制专用的装备叫做源能应激装置,其中有“应激”两个字。

  装置单线路连接,背后是源能匣,但是空置,不放源能块,唯一金属带直连心脏。

  运转程序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需操作,也不需要被检测者在整个过程中有任何主动行为。

  其中第一环节:当被检测者走进源能场,感应到源能,源能匣蓝光即会被激发。

  这个第一环节,涉及的就是源能感应度的问题。

  源能场本身趋近防空洞造型,但是内部有几处弯曲。其中,距离入口十三米左右的第一个弯道口,在历代科研人员的口中有一个传统命名,叫做“凝望转角”。

  通常,当一组新兵走进源能场,监控观察中心内的科研人员们都会抱着期待,集体凝望他们的背影。

  而当他们的背影经过那个转角,背后蓝光没有激发……分组组长以及重点科学家们就会放弃后续观察,去泡个茶,上个厕所什么的,或者只是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聊聊天,把后续观察测定工作交给设备和下属。

  没办法,每次检测,他们的工作量和重复度实在都太大了,见得多了,对于普通的结果,就很难保持热情和期待。

  而且源能融合度本身,完全随机,与特征、素质,乃至基因、血统等等,都毫无联系,所以要说他们会提前特别关注和看好某个人,也是没有的。

  总之,简单通俗地说,“凝望转角”就是“杰出”和“普通”的分界线。

  历史已经证明,99.9%在走过这个转角前不能感应到源能存在的被检测者,测定结果都是普通融合度。

  其实这个历史统计数值,是100%。之所以拿出来讲的时候不说100%,是因为科学家们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源能,所以保留谨慎。

  至于说被检测者能不能赖在转角前不走?

  没用的,也是不行的,装置有设定时间,到时间自动关闭……不管你走还是不走,也不管你是不是一直停留在源能其实相对最稀薄的入口范围。

  刚才的情况,现场这拨人的检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那个年轻人出现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在“凝望转角”前激发蓝光。

  这是正常情况,或者说是测试期间的日常情况,不管基数大小,绝大多数被检测者的测定结果,都会集中在D、E两级。

  然后……刚刚发生的那一幕,是这样的。

  观察室一如平常地对新上来的这组人保持凝望,没有任何特殊。

  韩青禹也像其他被检测的新兵一样,在入口外穿好了装置,深呼吸……其实他因为担心“重卡再一次突然冲撞”而心情紧张不安,手心出汗。

  最后,咬了咬牙,低着头,跟其他人一起迈出第一步。

  第一步,脚掌落地的瞬间,背后蓝光激发。

  准确地说他当时其实还有一只脚在入口之外。

  就这个瞬间,现场的两名军官懵了,监控观察室里的科学家们炸了……

  只有现场剩下的最后几组新兵,因为不了解,搞不清楚情况,还在茫然议论:

  “欸,看,亮了。”

  “是哦,原来那个会亮啊?”

  “为什么啊?不会是……里面很暗吧?”

  “……扯淡。”

  “就是,很暗不会装灯吗?”

  “……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啊?”

  “估计有点厉害。”

  …………

  监控观察室。

  在现场指挥淋着开水喊出来“看着啊,看着啊”之后,除了他惨痛而压抑的嘶啊声,就再没人说话了。

  沉默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个背影身上。

  S?S……

  其实,在日常的绝大多数时候,当属于蔚蓝联军的普通士兵和军官们互相讨论源能融合度,他们是不提S的。

  因为他们大多没切实听说过可靠的信息,或偶有几次听到传闻,上面的态度也始终是:不承认,不讨论。

  但事实,那是存在的。

  也许因为规模和基础较大的缘故,或者一些其他未知的原因,蔚蓝联军华系亚方面军在他过去的八十年历史中,曾经诞生过一共9位源能融合度超越A 的存在,即S级。

  其中至今存活的,有5人。

  5人中一人的姓名以及一切信息都已经被蔚蓝联盟列为禁忌抹去。

  另外4人,目前均仍服役于联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