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有些事情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熊廷弼接到了方从哲的书信,而不是朝廷的旨意。
无它,现在朝堂炒成一锅粥,有人嫌明军没有大动作,一直在靡费粮食。
尤其是从南直隶等地购买不少粮食,引起两地道御史弹劾。
信的内容含很简单,建议开打,至少在冬天到来以前,给朝廷个说法。
毕竟此时传言太多,有人说熊廷弼是畏惧建奴;有人说莽古尔泰之死都是作假,正蓝旗旗帜都是充数。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不过御史一张嘴,说什么都有可能,面对参奏,方从哲都压了下来,等着熊廷弼的动作。
不能再等了,如今兵器齐备,粮食也足够。
流民们日夜赶工,抚顺城和清河城进度不慢。
建州部也一改之前的悄无声息,开始小面积试探。
似乎是内部整合完毕。
当然,这是明面看到的。
实际上是海西女真的蛮子们最终还是来了,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是作战的能力比之建州部还要强悍。
归根到底是越蛮荒越能打,相比之下,海西女真更荒凉些。
沈阳,经略府。
出兵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展开。
然而,仅仅就出兵的方式,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辽东总兵李光荣和巡抚周永春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李光荣一直驻守广宁,沈阳城的李如桢被弹劾下台后,他也未曾过来。
但是大战在即,熊廷弼便请他前来,共商兵事,哪知刚来便和周永春刚上。
周永春是辽东巡抚,赞理军伍,虽然有着经略熊廷弼在,但是他也有参与军务的机会。
“都堂大人,老夫认为女真能过抚顺关,我明军秩序少量守备,然后三路合围,晾他建奴插翅难飞。”
“制台大人,此前水泥工坊和流民营的敌人,不正说明他们有能力渗透进来,若是沈阳城只留几百人,万一……”周永春顿了下,没有说出那句大家都知道的潜台词,“还是要多留些人好!”
李光荣认为,眼下明军势大,建奴定然过不了抚顺关。
因此建议大军倾巢出动,有三个方向包围赫图阿拉,一举荡平。
他在广宁,主要是防范蒙古诸部的异动,对于明军,有着充分的信心。
周永春则不然,知晓建州女真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因此认为沈阳城和抚顺关各需要一万兵马防守,在几大卫堡分别驻扎两三千人马。
防止建奴突破。
进攻赫图阿拉不可兵分三路,而是要集中一路,全力歼敌人。
看着两个神仙打架,其他将领便没有开口。
熊廷弼都没说话呢,现在并没有他们说话的分。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又不是最好的方法。
偏生两人的观点都不能满足熊廷弼的作战计划,他巡视一周,李怀信和贺世贤,两个带兵大将接触之后,纷纷低头。
没用啊!
熊大在心里暗骂,两人是个执行命令的老实统帅,但是指望他们相处什么奇谋秒策,是不可能的事情。
方书安,这小子在何处?周末一边睡懒觉一边做梦,总觉得有什么忘却了,突然心里一惊,呀,读者老爷们的更新还没呢,吓得我赶紧爬起来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