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直接“包养”全世界的摇滚类创作者,也不是不行。
不过,若是有了这样的资金实力,还玩什么摇滚?
当明星,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赚钱。
若是有了花不完的钱,还当什么明星,当明星的爸爸多好。
比如说把环球唱片放进购物车里,然后轻轻点一下“结账”按钮。
咳……这个购物车好像有点大,不知道马老板买不买得起。
反正小马老板肯定是有这个想法的,企鹅也曾向环球提出过正式的报价,以三十亿欧元的价格购买环球音乐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
若是按照这个价格成交,大致可以反推出整个环球唱片的价值为三百亿欧元。
但环球的母公司自来水集团显然认为小马老板的出价太低了,因此这笔交易最终并未达成。
对于环球这个唱片业内的巨无霸,罗杰当然很有兴趣。
只不过根本吃不下,而且这不是有钱就能买的问题,自来水集团肯不肯卖还是另一回事。
因此也只能暗地里流流口水,眼馋一下,然后继续闷头赚钱,想办法提高唱片在业内的影响力。
收购巨头?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唱片才是乐队的立足根基。
与其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东西,还不如好好将手中这个“根基”发展起来。
不必达到四大巨头那种程度,能够做到一线主流唱片公司的水准,在唱片业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就足够了。
最起码,当下次再出现类似“数字音乐平台与版权方联盟谈判”这种事情的时候,唱片必须要有相应的投票权,而不是只能照着别人谈出来的结果去执行。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唱片现在唯一的优势在于稳定且高额的收入。
有美国偶像这个系列在手,公司不会缺乏明星,而有了明星,就不会缺乏资金。
但和那些老牌唱片公司比起来,唱片的唯一优势,也就仅仅只有收入。
无论是发行能力、宣传渠道、业内人脉,亦或是版权库规模这种纯粹的硬实力,都远远不如。
但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发展起来的,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想要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短板,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罗杰也只能耐下性子慢慢等待。
毕竟,三支乐队也仅仅只是明星,而不是财大气粗,挥舞着法郎,差点收购了整个唱片业的自来水集团。
对比一下华纳唱片和环球唱片的发家史,你就会发现,哪怕是唱片业,也一样,有钱就是爸爸。
哪怕背靠着时代华纳这颗参天大树,华纳唱片发展成业内巨头,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而环球呢?
从注册到跻身五大,花费的时间还不足一年。
嗯,再加上几百亿,或许上千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环球唱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只是环球影业的一个部门。
一直到1998年之前,这个部门都没什么存在感,也没什么蛋类物体的用处。
在1998年的某一天,环球影业的母公司,来自法国的自来水集团突然一拍脑门:我们得有个自己的唱片公司!
于是环球唱片集团,或者叫环球音乐集团就成立了。
这家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费数百亿美元收购当时的唱片业巨头宝丽金,买回来以后还嫌弃宝丽金的发行体系不好用,直接整个部门给裁掉了……
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环球就取代了宝丽金,成为唱片业五大巨头之一。
然后一直到现在,环球不是在收购唱片公司,就是在收购唱片公司的路上。
稍微大牌一点的同行,几乎都摆在了环球的购物车上,区别只在于买哪一个。
如果没有反垄断法的限制,以自来水公司的财大气粗的作风,估计也不存在这个“困难的抉择”。
罗杰翻着环球唱片的发家史,又想了想自家的唱片,不由得沉默了起来。
过了好半晌,无奈地摇了摇头。
“算了,这个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