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255再铸鼎> 第266章 大变局(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66章 大变局(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结果,大军一回家,正好就遇上了李璮造反,于是顺理成章就拉了过去……

  后来李璮被围困在济南城,没几个月就兵败投水了,各地蒙军在他身上好好刷了一番战绩。翻翻后世的《元史》看看,列传里的元初人物有一大半都曾经在征讨李璮时立过功,也是没谁了……

  东海人对这场战役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细节,但是大体流向还是能归纳出来的,所以一边在暗中备战准备做个渔翁,另一边也在游说李璮早些发动,趁忽必烈反应不及的时候先打一个好点的战略态势出来。

  李璮部分接受了这个说法,开始提前备战,收买军械、准备粮草。但也没太早发动,因为冬天山东主要河流都封冻了,蒙古铁骑可以长驱直入,这样他怎么应付?所以一直等到年底,暗中筹备完全之后,才如离弦之箭突然大举行动起来。

  ……

  1262年,1月3日,淮河北岸,涟水。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涟水北城中,原先的李璮府邸里,李庭芝对着墙上用草书写就的诗词,朗声读了起来,读到精彩处,不禁喝起了彩:“好啊,好一篇《水龙吟》!没想到松寿兄胸有大才,实在让在下佩服,佩服!”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是其实却在腹诽:陇西?陇西个鬼啊,你这辈子就没去过泰山以西的地方吧?非得提上这么一句,不就是想攀附李唐吗?野心还真不小啊。不过真论起来,你不是连姓李的都不是吗?(江湖传言,李璮并非李全亲子,而是李全好友、时任宋淮东制置使的徐晞稷之子,过继与李全)

  李璮此时未着盔甲,而是穿着一件江南风格的长衫,手拿折扇,听了李庭芝的夸赞,也不自得,微微笑道:“见笑了,只是拙作一篇罢了。”看来养气功夫是见长啊!

  这首词正是李璮所作,文笔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体现的感情再清楚也不过了,蓬勃的野心几乎要从字中迸发而出。

  李璮又向南一抱拳,说道:“我这半辈子,与蒙鞑虚与委蛇,胸中每有一口郁气积聚不得抒发,今日终于重归正统,这口闷气终于能放出来了,何等痛快!祥甫兄,用和兄,符少校,以后咱们就是同朝为臣了,还请多多照应!”

  呃,原来这屋里还不止两个姓李的在。

  南边一张大椅上,坐着一个披甲戴盔的老者,正是镇守淮安的一方柱石,大将夏贵,“用和”便是他的字。

  而符凯伟也穿着东海海军制式的蓝白色军装,还挂着绶带,站在门口附近。

  听了李璮这话,夏贵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而符凯伟则礼貌地笑着说道:“自然自然,李相……李公弃暗投明,自然是华夏之福,举国盛事!将来的史书上,此举未必不是大宋中兴之始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