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国策!(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国策!(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
  

  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

  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

  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

  在后世华夏朝廷,首先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路州县学政。

  同时实行三舍制度(上舍、内舍、外舍);划拨学田,保障经费。

  教学内容以“经术衍义训导诸生,掌其课式之事,而纠正不为规者。

  除了教学内容之外,嬴政认为可以被大秦借鉴,而且他心里清楚,中原大地,自从孔夫子之后,私学开始泛滥。

  而根据李康的记忆,嬴政自然是清楚,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

  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学派。它们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辅相成。

  而且大秦帝国一直以来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这也是大秦后期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点,嬴政早就了解到了,但是嬴政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放开私学。

  现如今,大秦帝国刚刚建立,正是盘整华夏,让大秦帝国这张白纸,重新留下独属于大秦帝国的印记的最佳时机。

  所以,在一堆阶段,必须要保证学宫的权利,在于大秦朝廷的手中。

  所以,想要教化万千庶民,就必须要掌控学宫,这也是嬴政最近的打算。

  至少在两代人,也就是四十年之内,嬴政不打算放开私学,只有两代人过去,大秦帝国才能做到民心归附。

  只有等民心归附以后,大秦帝国才能逐步放开私学,在这一点,嬴政会立下祖训以及国策。

  在大秦帝国之中,推进学宫教育将会是大秦的基本国策,而且必须要坚持推行一百年不动摇。

  等长安一行结束,他会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以大秦帝国始皇帝诏命的方式颁布。

  “陛下,现在已经到了长安县,是前往长安县府,还是前往学宫所在?”韩谈神色肃然,朝着嬴政一拱手,道。

  “朕此行本就是为了学宫一事,没有必要前往县府,派个人知会一声就行了。”

  嬴政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看一看学宫的进度,有些时候,只有进度达到了才能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

  “诺。”

  点头答应一声,韩谈转身朝着随行武将一挥手,道:“陛下有令,前往学宫所在。”

  “诺。”

  ……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