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从小是缺少父爱的,即便后来回到楚国,十年的隔阂,庄襄王对于他的爱又有多少呢。也许丝毫没有时间顾及关爱这个陌生的儿子。母亲赵姬回到秦宫后自顾享受。一个自小亲情严重缺失,没有人真心实意的去爱他,他又怎么会懂得如何爱人呢?
童年时期缺爱的人,成年之后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没有安全感,他是敏感多疑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类的一切性格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经历”。嬴政不光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对母亲的所做作为是十分痛苦压抑的。
我是一个不喜欢看史书的人,上学时历史成绩一般,因为潜意识中觉得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事即使有记载那也可能会搞错,很可能有些就是假的错误的。后世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经过美化。不想被后世所知道的早已抹去成为历史演变发展中的一抹烟迹随风已逝。
在新闻信息发达的今天,昨天的新闻也可能因为编者的误导或好恶,让事情的本质发生质的改变。事实的真相会被掩盖。类似“断章取义”的事,以个人狭义的角度不能很客观的评价历史,对后人了解历史,了解我们这个伟大民族诞生的雏形,导致错误的引导作用。对于事件的评判,我希望人们以一种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审视,最起码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叙述真相。人类文明的进步绝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
在上学时期,秦始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统一全国、暴君、焚书坑儒、修长城、想长生不死阿。其他没有一点概念,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千古一帝”的一生是何其震撼。
我原猜测他不是残暴、刚愎自用的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君权至上的年代,最起码也不是谦虚的,毕竟那是2000多年前君主制度的国家。
但是,在攻打楚国时,秦始皇征求各位将领的意见,年轻将领李信说20万,老将王翦非60万不行。秦始皇轻敌,李信大败。接下来嬴政的做法完全颠覆了我对的他的印象,立即被他圈粉。
秦始皇没有推卸责任,更没有处罚李信。而是自己承担责任,而是亲自坐五小时马车,登门道歉,承认错误。王翦还提了很多过分的要求,索要全国兵力。为子孙后代要众多封赏,嬴政都一一应允。王翦攻打楚国,没有急于进攻,过了几个月都叫士兵养精蓄锐。要知道将在外,全国兵权在他手上,嬴政却完全没有干涉过,这完全是需要足够的智谋,胸襟,气度。不知怎么夸他好。礼贤下士,目光远大。
堂堂的一国之君,不卑不亢。由此把他视为我的偶像,因为他的做法我一个平常人是做不到的,面子啊,身份啊,他从来不顾及这些小枝节,我果然只是一个普通人。
为了得到蔚缭的首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蔚缭一样。要知道当时的吃用服饰是有讲究的,逾越会有杀头之罪。只要是可用之才,不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是哪里人,都会重用。“人格平等”的意识在他那时的思想就已存在。
世人皆知他焚书坑儒,却不知,他焚的是不中用的书,农用医书都保存了下来,,而且被烧掉的书都留了副本在宫里。说是坑儒,坑的其实是欺骗他的江湖术士。
世人皆知,他灭了六个国家,却从未屠城,每灭一国,便仿造该国宫殿软禁这些王公大臣,。这些王公大臣确定是亡国了吗?还是异国旅行。
荆轲刺秦,秦始皇也只是杀了要杀他的人,在攻打燕国没有迁怒于燕国百姓。
他修建陵墓用了70多万人,他用的是刑徒,罪犯农忙时放假40天。说他酷刑严厉,他是最早定制了保护人犯权利的法律,制定了生态、农业、医疗、严惩贪污各个领域完善的法律。他修建的渠道,疏通的河道,今天还在起着重大作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