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佣兵1929> 第1414章 名枪优劣(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414章 名枪优劣(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其次,mg34能使用弹鼓和弹链两种供弹方式,而且它左右两侧都可以进弹,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弹鼓,其实是个弹链盒而已,它里面塞的其实是一条50发的弹链。一般的金属加工厂很容易仿造和改进。

  而mg42只有弹链供弹一种模式,同时也只能固定右边进弹。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不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在使用弹链供弹模式时,为了供弹顺畅,防止弹链刮带,卡滞,断开,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就需要有副手托着弹链。当然,如果紧急情况下,你又是个老手,也可以一手托弹一手射击,只是由于肌体劳累的原因,坚持的时间不可能太长。

  所以mg42在正常情况下必须配一个机枪副手,平时携带弹药,战时就负责托弹链和装子弹。

  而mg34如果采用弹鼓供弹,就只需要一人操作就行。特别是在人手有限的步兵班,这个优势就很明显,相等于是多解放了一个人出来,无形中就多了一个火力输出单位。

  再次,mg34可以调节射速,而mg42则是固定的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

  高射速在大规模的战场以及后勤补给充足的情况下杀伤力当然就更强。但是随着战争模式的改变,一战中那种几万人排队冲锋的战术早就被淘汰,加上如果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丘陵地区作战,射速太快反而变成了一种操作负担和子弹浪费,而且枪管和机械的磨损也更严重。

  对于二战中已经实现机械化并有强大工业实力的德军来说,他们的后勤补给不是问题,子弹和配件可任意挥霍。而且德军参加的任何一次战役的规模都相当巨大,动辄就是上百万人的会战,对于面杀伤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高射速对其来说反而是好事,效果也非常显著。

  但这种高射速机枪如果放在工业能力有限,补给完全靠人力运输的华夏抗日战场,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一句话:“用逑不起啊!”

  而且机枪的用法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情况都是长短结合,按照后世人的经验,射速在每分钟600发左右就基本够用了。

  但不管怎么说,其实mg34和mg42是各有优势。正因为这一点,尽管战争中“物美价廉”的mg42大规模量产,但mg34机枪却依然一直没有停产。

  而实际上,战争就算打到最后一天,德军很多部队都没有换掉自己手中的mg-34。

  看到这里,有的人也许会联想到佣兵团的另一款武器,芬兰的索米冲锋-枪。

  epzww 3366xs 80wx xsxs</p>

  yjxs 3jwx 8pzw xiaohongshu</p>

  kanshuba hmxsw 7cct biquhe</p>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