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真是超级明星> 第306章 仪仗队(求月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06章 仪仗队(求月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起点文学新笔趣阁南派三叔
  

  因为没有保密条例,学子们自由自在的哼唱,那优美的曲调和熟悉的苏联风,瞬间吸引了其他同学。

  于是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喀秋莎》宛如病毒般扩散,在每一个自习室的课堂里响起。

  这天,军艺院长楼庆春来到学校,与政委董自强汇合,准备就上半年的工作开展会议工作。

  忽然,操场上传来了热烈而整齐的合声。

  虽然会议室距离操场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因为合声参与人数太多,声音大到竟然传到了这里,现场的导师、主任们都皱起眉头。

  楼泽见状,正准备去关上窗户,却见坐在主椅上,穿着中山装,头发灰白却打理的一丝不苟的父亲楼庆春,轻轻摇头。

  于是楼泽便作罢,重新回到了会议桌前。

  此时,会议室里一片安静,现场十多位学校主要领导都没有说话。

  窗外源源不断的传来学子们的合声: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

  楼泽悄悄打量父亲,发现父亲一脸平静,神色间没有丝毫的波动,只是专注的听着学子们的歌声。

  歌声一遍又一遍的响起、结束,足足持续了将近十分钟。

  终于,学子们似乎唱累了,休息了下来。

  会议室内。

  楼庆春开口道:“楼泽,这就是那首《喀秋莎》?”

  楼泽点头道:“对,郑谦写的五首乐曲中的一首,是一首很有苏联风的歌曲,最近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政委董自强笑着说:“的确是苏联风,楼院长,当年咱们去苏联学习的时候,也学习过这样的曲子。”

  “的确学习过,我印象很深刻,我记得,当时咱们那一群留学生,就你的手风琴弹得最好,老师经常夸你。”

  楼庆春似乎陷入了回忆:“我就不一样了,每一次弹快板的时候,右手总是跟不上,漏音非常严重,我识谱也慢,一个乐句,往往重复很多遍,很难进一步。”

  两位大佬谈论当年苏联留学时光,会议室里其它领导也随声附和。

  楼泽虽然也在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但仅仅只是作为交换生留学,只有一年时间。

  而且楼泽作为交换生去学习的时候,苏联早已不复存在。

  尽管对苏维埃的向往没有泯灭楼泽去俄国留学的热情,但先辈们当年留学的氛围已经不在,脑海里对于苏维埃的回忆,仅仅停留在影像和历史资料当中。

  如今的俄国,已经算不上苏维埃的正统,国内西化严重,特别是美国自冷战后对全球敌对国家发起的颜色革命,让无数留有苏维埃痕迹的国度几乎遭遇万劫不复,俄国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对其渗透更是不留余地。

  如果不是有一位强权总统力挽狂澜,在美国的大棒之下,俄国重蹈苏联覆辙,在所难免。

  虽然被层层封锁,牺牲了经济,但军事力量上,至少在目前来说,是绝对能让美国为之忌惮,不敢在明面上大做文章,这也让昔日的苏联保留了最后一丝的尊严。

  相比较起来,中国反而在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独特且唯一的道路,并且正在开花结果,成长为参天大树,大步向着完美的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着。

  “《喀秋莎》很好……”

  楼庆春沉吟了一下,说:“自强,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的阅兵礼,俄国带着前苏联的红军仪仗队,带着苏维埃的国旗,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说过的话吗?”

  董自强点头道:“他们说,我们是历史尘埃中开出的花,悄悄拔尖,惊艳了所有人。”

  楼庆春缓缓道:“这一次,我想让我们的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前往莫斯科,为曾经我们向往的苏维埃,唱一首《喀秋莎》!”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怔然了。

  三军仪仗队所代表的的意义非同凡响,从上世纪中叶成立以来,就担负着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