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上各诸候国剑拔弩张,积极备战。以苏秦为从约长的六国权臣,在齐国临淄宣誓盟约。秦王得知六国盟约的消息非常恐慌,秦相张仪正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列国之间,广施恩惠,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齐楚等国的君主连横,极力破坏苏秦的合纵之策,进而许诺赠送楚国六百里土地交好,花重金笼络齐国君臣与秦结交,旨在针锋相对苏秦的合纵伐秦之策。
恰逢此时,十多人组成的义渠国“世子团”入秦为质,义渠与秦国的战略同盟如约而成。秦王眼看大战在即,担心义渠的世子们留在咸阳太过显眼,会被别有用心的列国诸候所利用,于是将他们秘密送往远离战场的南郑。此处位于秦楚边境以西,西面是秦国的蜀郡,巴蜀之地物产丰富是供应秦军粮草的大后方;南面是楚国,气候宜人的江南鱼米之乡,此地山青水秀且没有战火纷争是一块适宜居住、休养的人间绝佳之地。
义渠的世子们从气候干燥、沙尘漫天的黄土大塬来到南郑之地众山环抱的华阳小镇,好似进入了人间天堂。人生的巨大反差,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让他们一头扎进这里,惬意地享受生活。南郑之地处处种植稻米,义渠人学来也无用,渐渐地竟然忘了学习秦人的耕作农事,天天只知游山玩水,无所事事虚度年华而已。在秦王特殊优待的关照下南郑郡守吴平投其所好,每日酒足饭饱,盛情款待富养着义渠国的少年们。
秦国暂缓了对外征伐的脚步,华夏大地上迎来了和平的曙光,然而山东六国的君王无一人觉醒,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不知图存富强,三年的光景被他们挥霍殆尽。此时尚有一人还算清醒--苏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然而随着时间的逝去,他身上合纵六国的光环也在一天天褪变,更糟糕的是齐燕两国的矛盾日益加剧。他使出浑身解数从中斡旋、调和,因此而陷入齐国的朝堂内斗,被人贯以“间谍”的恶名,处处遭遇追杀。
遥远的函谷关内“落日照大旗,马呜风萧萧;平沙列万幕,伍部各见招”,同样的三年时间秦国在函谷关内囤积粮草、关外修筑工事不计其数。此时的苏秦进退两难,眼看着自己的伟大政治报负,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合纵之策,将要付诸东流。他情急之下离开了昏庸无能的齐湣王辗转回到了燕国,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举,以燕国为大本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各国君主出兵伐秦。最后在宜阳集结了赵、魏、韩、燕、中山等国的十万军队,以此为根据地展开对函谷关的进攻。这次合纵攻秦,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骗取楚怀王的信任,从而没有派兵参战。齐国因迁怒于苏秦的临时背叛,又与燕国不睦,故而没有参战。此战两个实力最强的诸候国都没有参战,结局不言而语。
秦王派出了司马错、赢华组成的强大军团抵御多国军队。秦军早先在关外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六国联军打头阵的魏军出宜阳城不久,还未及安营扎寨就被严阵以待的秦军伏击,杀得人仰马翻。随即秦军迅速撤入函谷关内驻守。魏军首战吃了败仗,自然不甘心失败,于是联合其它诸侯国的军队一窝蜂似的冲向函谷关口。谁曾料想,联军杀到函谷关前,突然关门打开赢华率重兵杀出,关卡两边的山上埋伏着不计其数的秦军。一阵箭雨过后,土木垒石就像雨点一样从山上砸下来。三天的光景十万联军仅有5000余人生逃,韩国主将申差被秦军俘获。至此,函谷关之战并没有给义渠国夺取上郡的机会,就像走马灯一样来去匆匆,草草结束了。以秦军诱敌深入速战速决而大获全胜,斩敌八万多,缴获粮草辎重无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