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自己爬树取下来么?”唐凭也来了兴趣,问道。
伏谒再看了看画中挂着风筝的树,他道:“估计很难,这棵树是庵树,树干上有倒刺,树又很高。哦,他们已经开始爬树了。”
“若是他们掉下来,会怎样呢?这是在画里面。”唐凭问道。
“四时颜色里的东西其实是我这里的投影,如果他们掉下来了,会和在现实一样,受伤摔断骨头。”伏谒说道,他右手一翻,凭空就出现了一只画笔。
“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能帮帮他们吗?”
伏谒一边打量着四时颜色里风筝周围的环境,一边答道:“没事,我可以画一点东西上去。你说,画什么好呢?”
“要是有架梯子就能爬上去,但是从天而降梯子什么的,诶,算了算了,有些吓人,惊悚。”唐凭想到。
“这里离山路很远,我如果画一个路过的大人,估计他走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那画点什么,才能既让孩子取到风筝,同时又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呢?梯子不能从天而降,大人也不能突然就出现在一群孩子中。
“风!对呀,要是有风把孩子的风筝给吹下来,就说的通了。”唐凭分析道,“不过,风是无形的,你能画出来吗?”
“好方法。我来试试。”伏谒却答应下来。
他拿起笔,笔尖落在四时颜色上,画上晕开一圈圈水墨,好似水中的涟漪。他几笔落下,画中的叶子被伏谒挪动了位置,他在树枝上点了几下,接着,风来,树叶摇曳,风筝落了下来。
“好了。”伏谒看着画中喜笑颜开、拍手叫好的小孩,对唐凭说道,“唐凭,你的办法真好,他们已经拿到了风筝,现在正在拍手庆祝。”
唐凭并不知道伏谒画了什么,她很惊讶,问道:“这么快就好了?你怎么把风画出来的?不会是画了个风神进去吧?”
“这个倒没有,这么短的时间,我只能画一个你的简笔画,那不好看的,我不想要。”伏谒忍俊不禁,他解释道,“虽然我画不出无形的风,但是我可以描摹出风存在的痕迹。”
仙界里的如今的风神并不是唯一的,有那么多掌握着风系仙法的神仙,他们中也有比唐凭更能御风修为更高的能人。但是伏谒说的毫不犹豫,理所当然,仿若寻常——他倒是默认唐凭说的风神,只能是唐凭她自己了。
“哇,你好厉害,还能这样。”唐凭发自内心地感叹着,这个时候,她听到了屋外阵阵梆声,原来是临安城的守夜人,唐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已经到了寅时。
她不能再和伏谒聊下去了。因为唐凭清楚,今夜,不止是伏谒这位魔君在挑灯夜写,还有许多书吏在等伏谒批完的公文来复核,然后再移交到相应的侍中侍郎那里去。
唐凭也是做过一界臣子的人,她也懂那种迟迟等不到上级答复的煎熬,犹如被火烧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又不能静下心去休息。
“……”唐凭沉默了一小会,她凝视着地面,地上洁白如霜,这夜里的月光是那般地皎洁,那般地醉人,但是唐凭看来,这却夹杂着微凉。
这分明是美景,但是只有唐凭一个人的话,就成不了良辰,又何谈良辰美景的欢愉呢?
“挺好的,不过,不早了,我们又聊了这么久,是时候去休息了。”唐凭还是选择了告别。
伏谒听完,他听出唐凭话语间带着的微苦的情绪,他吸了一口气,静静地说了一句:“还有两天就开始休沐了,我便能来找你了。”
“你去睡吧,晚安好梦。”
二人便结束了这次的千里传音。
唐凭听着伏谒的那句“晚安好梦”,心化作一张桐木琴,而琴弦被话语波动,颤动许久才停下。唐凭又想到了今晚思凡说的那个“细思极恐”的事,她也顺着一路往回看,惊奇地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之间,她与伏谒这般通灵闲聊,已经有了将近半年。
这的确有些奇怪,唐凭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做法,分明自己和伏谒还有一层有点尴尬的关系在——他是境当归的儿子,虽然境当归此人一言难尽,但再怎么说也是他的父亲。境当归导致唐凭灵力散落天地之间,百年以后才得以涅槃。唐凭这位上古之神的陨落,是压死境当归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罪孽终于天地不容,九天落雷,他被天谴打死。
唐凭并不认同什么“父债子偿”的破道理,她也不会去寻仇杀人。但是按理来说,唐凭与伏谒的关系应当是井水不犯河水。
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旁人若是知道唐凭与伏谒现在的关系,大抵是会劝唐凭退避三舍,但是唐凭非但不这样,反而她觉得伏谒于她来说,是可以亲近的,是可以放下戒备的,是可以随意聊天侃大山的。
唐凭越想越心惊,手心都有点出汗,那个想法像是夏夜的暴雨,骤然打在地上——
她感觉伏谒像她的一位故人。
且说在伏谒找唐凭的不久之前,那是他从小憩中惊醒之时。
伏谒坐在桌前,笔下指点江山,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天。伏谒的桌案边,有着一个梅花形状的香纂钟,盘子里有些五朵形态各异的梅花,盘底还有数只昂首阔步或者振羽高飞的丹顶鹤。梅花花瓣上有线香,人可以通过线香燃烧的程度来判断时间。
伏谒上一次抬头,这五朵梅花的花瓣上还都是缀满了淡紫色的香粉,看起来赏心悦目,像是霜。但是这一次,花瓣上的粉末几乎全部消失殆尽了。
伏谒放下笔,他知道已经过了很久。他看着桌上摊开的一份奏章,上面又是用正楷工工整整同时也是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千字,此人引经据典,还总要用一些偏僻的典故,因此文字有些诘屈聱牙,看的伏谒都觉得头痛不已。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