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潮水带星来> 仁寿宫疑案(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仁寿宫疑案(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陈蕙当时尚未发觉金步摇掉了,一下子答不上来,不禁哽咽啜泣...

  于是,老皇帝当陈蕙默认了,如遭雷击!数年前他偷沾尉迟贞所带给独孤皇后的痛苦,他自己终于也尝到了。他一口气几乎上不来,却勉强用力使劲,叫了一声畜牲!然后,他恨恨喘着气,吩咐太监拿来笔墨、纸条,写下了简短的手谕,随即命令柳述下山去找杨勇!柳述大喜,迅速叩别,飞奔离去,只留下陈蕙独自面对震怒过后、奄奄一息的老皇帝。陈蕙一言不发,只顾掩面饮泣。

  老皇帝看她哭得楚楚可怜,狠不下心责怪她,也没有力气吼骂,唯有断断续续叹道:“朕自认,待你特别好,能给你的,都给了,想不到--- 唉!你出去吧!朕不想再见到你!”

  就这样,陈蕙屈身告退,含泪走出了老皇帝的寝宫。老皇帝太伤心,也太虚弱,只能阖上双眼。他慢慢睡着了,直到阳光西斜的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才被窗外的一阵骚动惊醒。

  老皇帝睁眼看见床边侍立的太监,勉强提起了嗓音问道:“外面在吵些什么?你去看看。”

  太监遵命走了出去,不消片刻就回来了。同时,另有一名戎装武将跟着一道进来。

  “张衡?”老皇帝认出了这名武将,随即惊问:“你来做什么?”

  张衡在御榻旁边跪了下来,毕恭毕敬答道:“末将奉了太子殿下的口谕,特来保护皇上。”

  “什么?”老皇帝惊呼:“广儿他---”

  老皇帝一口气透不过来,完成不了这个句子,也无意再说下去。凭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宫廷经验,不问也明白,杨广已经掌控了整座仁寿宫,想要召回杨勇,无异于做梦!

  “是!”张衡认为老皇帝病重而无力讲出完整的句子,就迳自接口说道:“皇上需要多休息,末将不打扰了。末将会守在皇上寝宫门口,随时待命!”他说着,再向病床上的老皇帝磕了一个头,就起身退出去了。

  老皇帝杨坚望着张衡全副武装的背影,顿悟这名武将如同狱卒,而自己徒具皇帝的虚名,实质上却已变成了囚犯!

  杨坚曾经处心积虑谋夺女婿家天下,怎么想像得到有一天,会变得比外孙宇文阐那个傀儡小皇帝更加悲惨?

  难道,这是报应?信佛的杨坚不由得喃喃自问...

  精神崩溃的杨坚开始捶床痛哭!随着情绪的发泄,他久病而孱弱的身体耗尽了最后一点精力,恰似油枯灯灭...

  杨坚的结局,正好应验了他对独孤伽罗发过的,若有违背即不得善终的誓言。不过,他并没有像后世史书《通历》所形容的“血溅屏风”。张衡根本没动过他一根汗毛。杨广只是派张衡去守着老皇帝而已。

  杨广深知,父皇已无药可治,并不介意让父皇多活几天。当他获悉,父皇那么快就在当天过世了,他立即流下了眼泪。尽管他擅长表演,这些泪水却并非伪装,而是真正来自于父子一场的情份,还有因陈蕙而起的歉疚...

  假如陈蕙不是陈蕙,杨广绝对守得住礼教的界线。偏偏,她是陈蕙!她不但姿貌无双,更令杨广如痴如狂的,是她顾盼行走之间流动的幽怨!她微颤的长睫毛、款摆的小腰身,彷佛都在无言之中诉说她有多么脆弱,多么需要一个强壮的男人来抱紧她、呵护她...

  对陈蕙,杨广真的尽力压抑了很久、很久。柳述偷窥的那一幕,其实是杨广初次山洪暴发,不料才一次,就被察觉,又被告发了!回想起来,杨广只能庆幸有惊无险。

  控制住大局后,杨广绷紧的神经刚刚放松下来,就又开始思念陈蕙了。他心疼蕙儿受了惊吓,又受了委屈,意欲博得美人一笑,就亲手用五彩丝线做了几枚精巧的同心结,装在一个纯金盒子之中,派宫女送去给宣华夫人。此时此刻,他满脑子想着蕙儿,浑然忘却了二十一年前,他曾经做过同样款式的同心结,送给新婚的美娘,并为美娘写下了“同心结两头”的诗句...

  在夕阳西下的酉时(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陈蕙打开了纯金盒子,看见了其中一枚又一枚彩色缤纷的同心结,顿觉脸红心跳!她在瞬间忆起了分明是同一天清晨,却恍如隔世的那一刻,杨广一手猛力将她拉进更衣室,又迫使她背胛抵住墙壁,紧接着那样不由分说的强吻、那样几近粗暴的占领,让她根本无力抗拒!杨广充满了男性气息的霸道强悍,唤起了她最原始的女性本能,把她整个身心都征服了...

  如果那是一场狂风骤雨,当杨广来过夜时,他带给陈蕙的就是一夜无比温柔的和风细雨,让陈蕙在惊魂甫定之际,得到了最体贴的抚慰...

  此后,两人在仁寿宫夜夜共渡良宵。无论杨广带来的雨量是急促滂沱或轻缓连绵,之于陈蕙,都是久旱逢甘霖...

  陈蕙在杨广眼中,宛如一株柔弱的藤花,差点枯萎时,在他的雨露浇灌之下复甦了,然后没有他就活不下去!这使得杨广拼命想要再给陈蕙贯注更多生命力,才不断拖延回京城的时间。

  然而,杨广毕竟没有失去理智,也没有忘记发妻。当他终究回到了京城,第一个见的人就是萧珻,而他公诸于世的第一份诏书,则是宣布要在次年正月初一改元,并且举行封后大典,正式册立萧珻为皇后。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