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冰箱不是电冰箱,而是传统冰箱。这种冰箱是机械部门参照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使用天然冰制冷的冰箱结构制造的,用得是冷库制造的冰块。它的整体外观类似大三门冰箱,外层用得是填充有锯末的保温夹层木板,内衬用得是镀锡薄钢板,箱体内的隔板用的是同一种材料。只是打了许多孔,以利冷气流动。
它的左面有上下两道门,上门的空间有一个马口铁的盒子用来放置冰,下门隔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为盛水盘,用来承接上门空间里天然冰融化时滴下的水,面也可放置少量需要冷藏的物品。冰箱的右面是一整面门,分为四格。用来放置冰镇的食品。
这种冰箱十分笨重,体积庞大。但是对还不能制造压缩机,又没有条件上煤气冰箱的地方却是非常方便的,冷库每天定时送冰块来,一块可以化上一天,在临高这样气温偏高的地方是保持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法宝。
平底煎锅放在火灶上烧热――这个煎锅是铁制的,相当沉重,不过倒是很好用。初晴往锅子里注入南海农庄特供办公厅的花生油,再打入二个鸡蛋。灶台另一头橘姐正在灶火口查看火力,不时的加一把刨花。由于发动机计划的影响,各处用煤量激增。抠门的企划院将元老家的煤球定额暂停了,改送木材厂的下脚料做火灶的燃料,每天一大包,看着够多,其实就只够一天用。
橘姐一边往灶台添料,一边拉着风箱送风,好让灶台烧的更旺。橘姐夫家姓刘,叫刘阿水,他们夫妻大概50多岁,广东佛山人,本是渡海来投奔在工厂工作的亲戚,但没找到人。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他们年龄偏大,体检被认为不适合在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就被列入了轻体力待分配名单。
正好吴南海需要人帮忙看护小教堂,同时家中也需要佣人和车夫。所以他们在通过办公厅和政治保卫总局的审核后,成了的吴家的仆人。因为元老是否拥有家奴的问题并未经过讨论,所以他们签署的是雇佣合同而不是卖身契。
他们夫妻两人住在小教堂里,橘姐每天5点半先到家里来帮厨,然后负责这个家的家务劳动――初晴现在也是农委会系统里的一员主要归化民干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过多的照顾家庭了。刘老头负责给吴南海拉车和干些杂活。
“相公,早餐做好了。”
初晴说着话端着一盘子早餐过来,摆上了八仙桌。早餐的主食是青菜泡饭:昨天晚上冷饭加水和切碎的青菜煮的,下粥的菜是天厨食品厂出品四种酱菜拼碟:橄榄菜、酱萝卜、虾油小黄瓜、四川风味泡白菜。每人另有一个煎蛋。
“原本我想做皮蛋粥的,但是昨晚上忘记磨碎米了。”初晴解开背后的围裙带子,“明天我一定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